[科技新報]華人數學家張益唐 解開質數百年謎題

[科技新報]華人數學家張益唐 解開質數百年謎題

在有關質數研究的最新結果還未公諸於世之前,數學界幾乎沒有人認識這位來自中國、沒有任何背景靠山的數學講師──張益唐,而他的這篇文章「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質數之間的有界距離〉,已被全球最具權威的數學期刊Annals of Mathematics接受並即將刊出,一夕之間洛陽紙貴,在數學圈裡引起不小的轟動。至於這位有著普度大學數學博士頭銜,卻一度找不到教職的數學家卻謙遜的表示:我幸運地突破了髮絲般的距離。

髮絲般的距離,從2000年前談起

到底「髮絲般的距離」是什麼?這就要從2000多年前談起,當時的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德(Euclid),首先證明質數在自然數中有無窮多個(質數是指正因數只有1和本身的正整數)。但「無窮多個」這個答案並不能完全滿足數學家的好奇心,他們希望知道質數的分布情形,到底質數在整個自然數中是隨機出現,還是具有一定的規律?如果質數之間的距離是隨機的,那麼出現無窮對、距離為某個數值的質數就不是那麼自然的事了。


[科技新報]華人數學家張益唐 解開質數百年謎題

有上過國中數學的人都知道,隨著數值的變大,質數出現的次數也越來越少,比方說在10以內的質數有2、3、5、7共四個,占了40%,而100以內的質數有25個,占25%,至於100萬以內的質數只占了7.85%,顯然質數的分布是越來越稀疏,同時質數之間的平均距離也越來越遠。因此數學家就產生了疑問,是否質數越大,它跟下一個質數的差距也是越來越大,甚至趨近於無窮。

在還未解開這個疑問前,他們卻發現幾個例外,其中一個就是有無窮多組的孿生質數存在。孿生質數就是兩個相鄰且相差2的質數,例如3和5,17和19,目前發現最大的孿生質數為2,003,663,613 × 2195,000 − 1 和2,003,663,613 × 2195,000 + 1,而這個例外就衍伸出著名的孿生質數猜想(twin primes conjecture):是否存在無窮多相差2的質數對。


從無窮大到7000萬

[科技新報]華人數學家張益唐 解開質數百年謎題

至於張益唐的論文就是證明了孿生質數猜想的弱化形式,他發現無論我們找再大的質數,永遠找得到差小於7,000萬,換去話說也就是無窮多對的相鄰質數對,其間之差小於7,000萬。而他所稱「髮絲般的距離」,其實就是從無窮大推進到7,000萬的距離。

雖然張益唐的論文未能解決孿生質數猜想,對於一般大眾來說,從7,000萬到2似乎仍像一道鴻溝難以跨越,但在數學家的眼中,這可是一項了不得的成就,美國數學家戈德菲爾( Dorian Goldfeld)就評論說:「從7,000萬到2的距離,相比於從無窮到7,000萬的距離,是非常微不足道的」。這位曾被忽略的數學家張益唐,以他謙稱的「一小步」,帶領數學界在質數領域跨出「一大步」。

自從他的研究在5月中被公開,孿生質數外圍那道最難以攻克的牆,應聲倒塌,數學家蜂擁似的朝孿生質數接近。根據PolyMath最新公布的結果,目前質數對的差值(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已逼近到10,000。


質數與密碼演算法

[科技新報]華人數學家張益唐 解開質數百年謎題

或許有人會好奇的問「了解質數的分布與我們生活有什麼相關」,最為相關就是密碼演算法。現今許多演算法,都是從質因數分解(integer factorization)與離散對數(discrete logarithms)計算而來。例如公開金鑰加密法(Public-key cryptography),就是隨機產生兩個位數很大的質數,再相乘產生暗文完成加密動作,若對方沒有私密金鑰,很難用質因數分解法破解訊息產生明文。

但如果能找出質數的規律,並且能計算出來,兩個質數的乘積就容易反向推導解出來,那原本以暴力破解法需花費一生才能解開的密碼,就能輕易用規則找出加密用的多位數質數。

張益唐目前在新罕布夏州大學(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擔任數學和統計系講師,相較於同輩的數學家,他的學術生涯並不順遂,博士班畢業後一度找不到教職,還曾做過會計師,甚至在地下鐵的三明治店工作。雖然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他卻始終沒有放棄思考和鑽研熱愛的數學問題,他稱這個發現是長期研究的積累,一旦有機遇,就成功地突破難題,找到別人沒有想到的特別突破口。而這也是一種運氣。

經由科技新報網站

↓↓↓↓↓↓加入癮科技粉絲團,有更多歡樂有趣的科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