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RGROUND MARKET 歇斯底里的案件》:誰偷走了N元?

作者:
瀏覽:565

《UNDERGROUND MARKET 歇斯底里的案件》:誰偷走了N元?

日前一則有關全球最大的比特幣(Bitcoin)交易所Mt.Gox網站無預警關閉的新聞,讓我想起藤井太洋的這本小說《UNDERGROUND MARKET 歇斯底里的案件》,也使我重新思考人類社會與貨幣價值之間的關係。

我一直覺得無論是貨幣的發明,或是比特幣的出現,都展現出人性中「貪婪」的那個陰暗面。一個事物的價值,往往因社會、國家、文化而異,甚至因每個人的「認知」而異。例如,我可能認為我家的10顆雞蛋可換你家一包2公斤的米,但你可能認為要20顆雞蛋才夠換一包2公斤的米。

在「認知」不同狀況下,為了有共同價值標準,發展成貨幣經濟的模式,於是形成了今日我們以多少錢買一件衣服,一棟房子,甚至是通行於國家之間的匯率機制。但是這樣的經濟價值與金融運作體系,是否到最後造成某種生存上的壓力?而讓另一群人又發展出另一套經濟運作模式呢?

由於日本社會也是處在經濟壓力極大、移民、多國文化交錯的時空背景之下,讓作者藤井太洋在自助出版處女作《Gene Mapper 基因設計師》一炮而紅之後,又再次推出這本探究虛擬貨幣的小說。

在這本書中,講述因為實體經濟所抽的稅收過重,加上經濟不景氣、年輕人生存困難,以及跨國移民等社會情境,使得日本東京出開始出現所謂的「蜂窩」住宅。也就是每個人擠在小小不到4坪的居住空間裡,隨身帶著全部的家當,每天在城市裡遊走、接案、打工過生活,而「蜂窩」中住著來自世界各國的「移民」,這些「移民」也許工作不易尋覓、也許被當地社會接受度不高,往往在生存上有許多困難與掙扎。於是,轉而開始進入地下經濟,以「N元」虛擬貨幣交易,就不用被政府抽高額的稅收,讓自己多獲利一些。

在書中,大量使用新科技與網路交易的名詞,若讀者是熟稔網路交易的使用者,應當讀起來頗有趣味。作者以三名年輕人:木谷巧、鎌田、惠等為主角軸線,加上一位代表傳統經濟價值的上層社會人士齋藤作為對比。

這三位主角就好比時下年輕人的寫照,面臨社會經濟壓力,但他們卻以自身的技能,以及不需經由國家政府所控管的稅收制度,進入N元的地下經濟賺取生活所需與生存之道。

故事的發展具有偵探的懸疑味,以木谷巧為中心的三位年輕人在協助商店建置虛擬貨幣N元交易系統的過程裡,發生了帳款消失的情況,而到底是誰盜走帳款?成了整個故事最讓人想追蹤下去的動力,尤其加上「時間限制」的因素,讓閱讀的氛圍隨著作者的分鐘數不斷減少,讀者也跟着主角們腎上腺素不斷升高。

這是一個好看的故事,但故事的背後卻隱含著另一個意義。例如在故事中所提到的各國「移民」現象與「蜂窩」,以及自由接案的「自由工蜂」,以N元交易不必被國家機器抽取高額稅率的地下經濟發展模式,這都與目前全球各國社會現況與經濟發展的現象頗為類似,例如台灣的外勞移入人口越來越多,年輕人工作難找,經濟生活壓力大等的困境,以及日前所出現的比特幣新聞,是否是為實體世界的金融體系與國家機器的一種反動呢?

這讓我想起了韓國比特幣交易平台Korbit創辦人呂永錫曾提到:原有實體世界的金融體系很可能對某些創新行為與事業有所阻礙,而虛擬貨幣在此卻成為創新事業的一大助力。

無論是故事中的N元交易,還是最近新聞裡的比特幣,這些虛擬貨幣作為地下經濟的交易單位,就像古早時候我們的祖先「以物易物」的模式,只是當虛擬貨幣在某些團體流行起來,有人建立起交換平台,甚至滲入實體世界後,虛擬貨幣、網路社群、實體經濟彼此間微妙的關係變化,其所衍生的問題可能不只是全球經濟而已,甚至包括我們如何看待與定義所謂的「價值」。

大家來看更多電子書

一九七一年出生於奄美大島。曾從事劇場美術與平面排版製作、展覽視覺總監等工作,現在於從事軟體開發、販賣為主要營業項目的企業任職。
 
處女作「Gene Mapper 基因設計師」於二◯一二年七月公開,現在已開始執筆預計於二◯一二年末公開的第二部作品「Orbital Cloud」。從作品的企劃、寫作、平面設計、插畫、編輯,乃至各種格式電子書的製作、網站的製作、販賣管道以及廣告的管理皆以藤井太洋之名獨自執行。
 
成為千里馬的伯樂,唯有識人有素、積極自我要求,才能把握機會、不在半路迷途。3/31前,「職場書展」特別選書,單本9折,3本75折!
 
原刊載於Readmoo電子書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