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製化」搜尋有多重要?看Apple的收購案就知道

「客製化」搜尋有多重要?看Apple的收購案就知道

Photo:hanspoldoja/flickr

 

“Topsy 是緊附於Twitter的搜尋分析工具,運用它可以用圖表審視、比對特定話題中關鍵字的趨勢消長,還能找出引導話題的意見領袖。”

“Cue是跨Facebook、Twitter、LinkIn等社群平台的個人帳號整合管理服務,使用者可以搜尋自己發表分散在各服務上的動態。”

如果你不常接觸新創公司消息,大概猜不到這兩家社群服務搜尋引擎的還有一項共同點:它們在一個月內都被Apple收購了──前後代價分別約為2億與5,000萬美金。

對手上握有1,500億美元現金的Apple來說,收購這兩家公司還算不上九牛一毛,但是審視Apple過去基於發展策略的一系列「採購明細」,背後所透露的訊息卻相當耐人尋味。

相同問題,類似的解決方案

Facebook跨足社交搜尋,推出自己的品牌手機、Google涉入社群領域、微軟更從一家軟體商,以Xbox跨足遊戲產業,推出平板電腦,Windows 8與App市集的高度密合,更顯示了他們轉型為服務供應商的雄心。類似的競爭策略比比皆是。

在免費服務大行其道,消費者被寵壞胃口的今天,『跨出界』在21世紀已經成為科技業生存的不二法門。

各家科技巨頭不約而同地拓展業務範圍,深耕硬、軟體與服務「垂直整合」不遺餘力的理由是,這樣做有助於提供更佳的使用者體驗;自從Apple的「生態系商法」獲致巨大的成功,各家也意識到唯有如此,才能培養出一群不離不棄的忠實客戶。

更重要的是,行動裝置的普及,讓使用者與服務無法須臾相離。藉此,軟硬體供應商更能透徹地瞭解他的客戶。收集並握有客戶的動向、喜好、社交圈與消費習慣,無疑是Big Data時代的競爭利器。

一些揣測

本週Apple掏錢買下這兩家社交平台搜尋引擎的企圖已成為各科技新聞的熱門話題。

短期內或許Apple希望讓App Store與iTunes Music Store的推薦更迎合使用者的喜好,改進Siri讓她成為你的採購顧問。

也有可能Apple想藉由買下這兩家廠商的用戶行為歷史資料庫,更瞭解自己的客戶與社群服務市場商情,繼挫敗的Ping捲土重來為推出自家的社群服務鋪路。

今天網路廣告已是大勢所驅。2013年日本「博報堂」的媒體研究顯示: 在2013年,觀眾在電視廣告上每日接觸時間為136.4分鐘,首度低於網路廣告的149.9分鐘。

未來活用Big Data 分析,精準投射的「客製化」廣告一定會成為未來的搖錢樹;手上已有iAd這項產品的Apple不可能不注意到這項大勢所趨,市場上所有的揣測可能都對。

Apple很早之前就深知搜尋服務的價值。早在1998年Apple的Mac OS 8.5就已內建稱為Sherlock的桌面搜尋軟體,2004年之後的OS X Spotlight 更提供了基於電腦「後設資料」先行索引的即時搜尋功能。

當資訊越來越龐雜,使用者對於指引的需求只會更殷切。在科技界最早懂得創造引導顧客需求的Apple,我們對他涉入搜尋業務的佈局其實不必過於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