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圖譜」將掀起人類溝通與商機發掘新紀元

「表情圖譜」將掀起人類溝通與商機發掘新紀元

photo:mecredis/flickr

人類的語言,除了用於溝通,也反映了我們觀察敘述事物的方式;因此語言的使用也會反過來影響我們思考事物的方法。因此查理曼大帝有句名言,「學會第二種語言,就等於擁有第二個靈魂。」

耐人尋味的是,過去20年,快速成長的網路科技,讓人類的溝通方式,掀起了自紙張與印刷術發明後最大的變革。網路上的溝通,已經儼然成為另一套語言;次文化梗、網路模因(meme)、縮寫、注音文、顏文字、表情符號被大量使用。當人類使用這些為表達瞬息萬變的網路世界而創造的流行語同時,思考的方式無疑也會受到影響。

表情符號成為新的溝通媒介

最常被使用網路語言就是「表情符號」。舉凡Yahoo!新聞的評論投票、即時通訊軟體、廣受歡迎的行動App LINE、以及各社群媒體都廣為使用,最近Facebook除了「讚」按鈕以外,也開放了下拉式表情選單。

但是使用表情符號也不是沒有其挶限。除了文化隔閡可能會讓表情傳遞中產生誤解之外,能否被正確顯示,它還受限於使用者的溝通平台。

而且表情符號難登大雅之堂,在正式書信中使用表情,會顯得俏皮有餘,卻專業不足。不過這種圖像能夠補足書面文字無法完整表達的人類表情資訊。讓透過網路傳遞的文字有了感情。

值得我們關注的是,表情符號的使用,像是Facebook的「社交圖譜」、Google的「知識圖譜」、LinkedIn的「專業人脈圖譜」與Pinterest的「興趣圖譜」之外,「表情圖譜」將成為資訊挖掘(data mining)的新應用範疇。

「表情圖譜」可被附加屬性、客製化、按客群分層,並被搜尋、分析後建立起關聯、,應用在廣告與商業行為分析上。

表情圖譜的新商機

人們在社群媒體、部落格與討論區等上公開發表的巨量資訊與感想,無疑是蘊含豐富商機的金礦;但人類語言表達的意圖難以被機器正確解讀,分析這些巨量資料便成為一項難題。

然而,表情符號的使用,卻像後設資料(metadata)的標籤(tag)一樣,使用者在發佈、分享這些文章的同時,也標記了情緒的線索。這些既定(被廠商刻意選擇)的符號,能夠輕易並無誤地被機器分類、歸納,甚至用來預測人類的好惡與特定對象之間的關連。

像是Facebook這樣擁有龐大11億筆使用者資訊的網路巨頭,即使單一個人在網路媒體上沉默寡言;用「物以類聚」的邏輯規則,使用「逆向工程」也能從他的交友圈透露出的訊息,猜測出他的個性與喜好。

據萊斯大學(Rice Universaty)的研究統計,女性喜歡在訊息中使用表情的比率是男性的兩倍,透過類似的資料挖掘在商業上的廣泛應用,也無可避免地造成性別不平等與隱私權的爭議。在印度,「表情圖譜」的分析已經被應用在商業調查上。或許未來還會有政府藉由這些科技監控,侵害公民權益的問題。

這時我們不禁反思,透過免費便利的網路媒體來溝通,換得精確投射的消費廣告是否值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