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活著,還是生活著?

法國在許多人的感受裡常與浪漫劃上等號,或許法國人骨子裡就留著浪漫的血液,也或許浪漫中總是藏著幾許隨性的成分,就連來自英國的老師都在課堂上調侃道:「英國和法國的社會都制定了許多規定,差別在於英國人非常遵守,法國人則完全不遵守。」許多留學生一定也都會同意,在法國申辦或申請各種大小事務是最煩人也最困難的,原因就在於這裡的規定與這裡人們的個性充滿矛盾。當公告裡嚴謹地告訴你必須準備各種文件以及通過一系列繁複的手續,你只會更難以置信前線服務人員若無其事地對於規定總是一問三不知,或是比你更疑惑,仿若那並不是什麼重要的事,又或者你會難以忍受整個流程的漫長,以及這裡非常愜意的工作時數。
舉例來說,當我在法國某銀行外等待他們中午長達2.5小時的午休用餐時間時,不免感慨地想起,台灣同樣在銀行工作的友人曾埋怨過中午只有30分鐘的用餐時間,若是有顧客上門還得放下吃到一半的飯盒。對此我並沒有好與壞的評論,相對地站在顧客的角度來說,台灣的運作模式當然是方便許多,殘酷的是每個人在社會上都同時扮演著生產者與消費者,因此有一得必有一失。不過,有趣的是,我觀察到這裡的工作者的服務態度普遍來說都很好,不知道是否與擁有足夠的休息時間有正向關係。
某日下午三點多,應該還未到下班的時間,但地鐵、廣場中人群早已熙來攘往。我開始猜想,或許,對法國人來說,工作僅僅是一天中的一小部分,也是人生中的一小部分,什麼興趣與工作的結合根本沒那麼重要。上班不過是為了維持社會的基本運作,下了班仍然有大好的時光實踐人生的夢想、從事自己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家庭關係或只是單純地玩樂,享受人生。
對比我在台灣的成長經驗,大學中不乏汲汲營營於找到自己的夢想並將之與職場接軌(而除了國小階段,大多數人的夢想都與想從事的職業脫不了干系,什麼拯救世界之類的事就留給萬中選一的練武奇才吧!),努力將夢想放上現實的天秤,想秤秤看稚氣的夢想究竟養不養得活自己,永遠在拿捏興趣與工作之間的取捨。想想之所以如此,不外乎是早已認知到(或從小被告知)自己一旦踏出社會,便要終其一生將生命大半的時間奉獻給工作。於是,人生的成就便是工作上的成就,工作的頭銜也成了衡量一個人的標準,所以想活得開心點,那麼你最好投入一份你願意為之燃燒生命的工作。而就在忙著追求那份能同時滿足夢想與溫飽的理想工作時,我根本來不及質疑究竟為什麼工作與興趣之間必須得有一方犧牲。
前兩天到一位法國友人的套房中做客,小小的臥室裡沒有太多的生活不必需品,甚至可以說是有點簡陋,但在屋的一角竟然擺了架鋼琴。應我的要求,友人也大方地開始彈奏,從古典音樂到流行音樂Lady Gaga,他興奮地向我解釋他從小自學,從探索基本的和弦中「發現」了更有趣的變化。其實不難聽出來他並沒有過正規的學習,或是一天被逼著練數小時練出來的流利指法,甚至彈起來還有點卡卡的。但這絲毫不減我的興致,與其說是在彈奏更像是在把玩每個鍵盤,完全地投入與融入了鋼琴的世界裡。我想,這就是屬於法國人天生的浪漫,比起「活著」更努力享受「生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