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了超流限速後的台灣 4G ,最終對消費者恐怕不會是 Z > B

取消了超流限速後的台灣 4G ,最終對消費者恐怕不會是 Z > B

對台灣的消費者而言,在正式宣布開通 4G 服務時,最多抱怨的並非資費問題,而是在原本所謂吃到飽方案,以白紙黑字方式註記著超過一定的流量後將會進行限速;對於在 3G 時代一向是提供吃到飽的台灣消費者,這是在還未感受 4G 高速上網體驗前反而先感受到的不適應。

不過在新系統業者為了搶用戶率先祭出不降速優惠後不久,先行開台的三家電信商也紛紛跟進,一切又回到原本的無線上網不限速的模式;不過以地狹人稠、電信業者卻出奇的多的台灣,也許取消限速不見得是好事。

即便如中國、日本、美國等地,電信商與消費族群的比例也不至於如台灣般的誇張,一個兩千多萬人口的島國,卻有 5 家提供 4G 服務(亞太已經被鴻海所屬的國碁併購)的系統業者,雖然在開台的進度不算快,卻因為電信商競爭激烈,台灣 4G 執照的價格也相當的高,在根基方面並不健康。

取消了超流限速後的台灣 4G ,最終對消費者恐怕不會是 Z > B

應該有人會質疑,電信商多、消費者選擇多,理論上不是應該由於競爭激烈故提出對消費者更優惠的方案攬客才對嗎?這當然是沒錯,但台灣的狀況卻是處於使用人口是否能夠讓這麼多家電信商有足夠生存空間的情形。

只要是服務業的型態,要能夠彼此競爭且能夠永續生存,足夠的消費客群是相當基本的條件,而且電信服務是相當複雜的,從取得系統營運用的頻譜執照、架設基礎建設如基地台、後勤的維護、前端的客服以及後續發展等,而且電信是一門長期投資,通訊技術每更替一次,基地台也需要進行汰換,支撐這一切的不外乎錢,而沒有足夠的使用者也意味著無法支撐營運。

而這次台灣電信的狀況是,新業者為了搶客群,不惜打破市場原本的默契,率先將原本的 4G 超流限速取消,原本已經開台且制定好限流原則的系統業者看到此情況,也追隨腳步回歸不限速方案。

取消了超流限速後的台灣 4G ,最終對消費者恐怕不會是 Z > B

有沒有仔細想過,為何跨入 4G 後,電信業者會想要將方案改為超流限速?超流限速的作法在海外電信商其實行之有年,甚至不少電信商在 3G 時代就已經開始採用超流限速,為什麼?求的就是維持網路服務的品質以及體現使用者付費的原則。

限速的原因需要回歸行動通訊技術的建設以及服務模式,電信基地台的服務模式,其實與你我家中與辦公室使用的 WiFi AP 有那麼些許相似,同樣是接上骨幹網路後,將頻寬與服務透過行動通訊技術分享出來,然而也跟 WiFi AP 一樣,每個基地台能負荷的使用者是有限的。

取消了超流限速後的台灣 4G ,最終對消費者恐怕不會是 Z > B

說到這邊,也許有人已經意識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好像已經呼之欲出,不就像 WiFi AP 一樣建設更多基地台就好了嗎?但是電信基地台的架設,卻沒有 WiFi AP 那麼簡單,不是電信商想建就可以馬上建的。

因為電信基地台由於屬於高功率的無線技術,需要受到所屬單位的管轄,故一年能建設多少基地台、蓋在哪裡都是需要進行申請且通過後才能開始架設;其次,基地台的位置部屬也有學問在,因為基地台的訊號是很有可能會引起相互干擾的,所以選擇建設地點、位置都需要避免彼此干擾。

另外就"人"的問題,基地台之於一般人,也有如垃圾掩埋場、發電廠一樣宛若毒蛇猛獸,多數的使用者都相當依賴行動通訊,但多數的人卻不願基地台蓋在自家附近,像是以前曾報導過的東港無訊號事件,就是相當經典的例子。

在原本基地台建設就諸多限制的情況下,電信商越多,也意味著搶占基地台黃金位置的競爭者越多,於是就像是玩大富翁遊戲一樣,看誰能搶先取得較多的黃金點,誰的服務就"可能"會比較好。

為何說是服務品質"可能"比較好?這個理由很簡單,如果同一個城市內每個電信商建設的基地台數量一樣的情況下,使用者越多,網路頻寬被劃分的越嚴重,甚至出現基地台無法負荷連線人數產生有訊號沒網路的情況,服務品質自然大打折扣。

取消了超流限速後的台灣 4G ,最終對消費者恐怕不會是 Z > B

是故,電信業者會試圖依據自身能夠提供的服務量,再評估使用者平均使用情況,設定一個使用者每月的流量,並且依照資費等級分級,希望藉此讓基地台不至於持續處於滿載影響服務品質;所以有些國外的大電信商依舊提供吃到飽的網路服務,但資費卻相當高昂,畢竟它們的流量限制是經過精算的,並非胡亂訂定限制。

不過既然是服務,電信業者現在為了避免使用者因為流量限制感到使用上的不便,紛紛以架設 WiFi 基地台的方式,並且透過自動切換,提供使用者在基地台壅塞或是行動網路流量已滿時,仍能獲得高速上網的能力;當然畢竟 WiFi 與行動網路無論是傳輸距離、傳輸穿透或是可移動性還是有根本上的差異,只能算是個備案。

當初所屬機關開放給多家業者競標頻譜,是打著不讓少數業者壟斷市場的大義旗幟,然而回想當初 WiMAX 也是以同樣的心態開放給多家業者競標,但 WiMAX 的下場如何?雖然 WiMAX 還有像是分區執照等的問題,不過回過頭來,要能夠提供電信服務,沒有豐厚的財力與決心是不可能的。

取消了超流限速後的台灣 4G ,最終對消費者恐怕不會是 Z > B

總不可能號稱電信業者,卻僅能提供一兩個都會區的服務涵蓋,這樣的服務能力是缺乏競爭力的;不過這次取得 4G 執照的新進業者財力似乎也比較雄厚,一家選擇收購未取得 4G 執照的 3G 業者、一家則乾脆併購另一家取得 4G 執照的業者,都在設法提高競爭力;加上新業者上線三把火,台灣之星日前公布的費率也。

然而這兩家的基地台涵蓋率,以及所取得的頻譜所提供的網速,卻會是接下來必須面對的問題,畢竟取得的頻帶不夠的情況下,理論下載速度也會受到影響,初期在消費者不多的情況之下消費者可能還不會馬上察覺,然而當透過低價促銷拉攏到較多的消費者後,接下來才是一場硬仗。

取消了超流限速後的台灣 4G ,最終對消費者恐怕不會是 Z > B

至於三家老字號的電信業者會不會因為兩家新廠商的加入而受到衝擊?以過去的經驗來看會有一定的難度,至少短期之內進行基礎建設涵蓋率比較,新興電信業者是較難與已經有機處的老牌電信業者抗衡的。

但問題在於,新興業者打破了原本三家老字號業者的限流降速計畫,而且更重要的是三家業者也跟進提供不降速服務,這意味著無論如何都回不去了;因為一旦隨之起舞,原本不那麼理所當然的事情,就會被消費者當成理所當然,以歷史的經驗來看屢試不爽,就像在傳統市場買菜送蔥,一旦哪天因為蔥貴不送了,即便是老顧客也可能有所微詞。

更重要的是,台灣目前的電信基礎建設,是否還能隨著消費者對於行動網路依賴提高而持續供應穩定的服務品質?還剩下多少地方能夠架設新的基地台?雖然台灣消費者不會隨著電信服務商增加而劇烈增加,但是隨著網路高品質資源增多、消費者對行動網路依賴度又持續提升,原本用於保守防止網路癱瘓的限流機制廢除,恐怕對台灣電信服務品質是 B > Z 啊。

延伸閱讀

小心!現在是買MBA11吋最容易有價差的時候

我把放著不用的iPhone 4改造成電玩手把真有趣...

HTC Desire 816仔細找也很划算的 難怪賣那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