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還要更大!蘋果突破 4K 規格,Retina 版「5K」iMac 強勢登場!

在發表會前的預測、謠言中,呼聲最高的當屬巨大 iPad、12 吋 MacBook Air、Retina 版本 iMac 三樣了。不過就在庫克瀟灑跟大家揮揮手說掰掰之後,相信大部分熬夜看轉播的朋友們都要失望了,因為沒有大 iPad、沒有 12 吋 MacBook Air,當然也不會有什麼 MacBook Air Retina。唯一神準預測的只有下面這台 5K 神器(是的,不只 4K,而是 5K!):iMac with Retina Display!

大、還要更大!蘋果突破 4K 規格,Retina 版「5K」iMac 強勢登場!

本次 Retina 版本的 iMac 在外型上沒有任何變動,除了螢幕面板提升為 5K 之外,基本上你從外觀上並沒有辦法將他跟原來的 iMac 區分開來。不過對於會購買 5K iMac 的使用者來說,他們最需要的是那更好更細膩的螢幕面板,對於外型是否改變這種「虛榮性質」的改變並不是那麼的在意。對於大部份 iMac 使用者來說,iMac 本身的外型已經非常漂亮了,並不會因為外型沒變而放棄購買。(會說外型沒變沒新意的通常都只有那些覺得拿蘋果比較秋的人吧?)

大、還要更大!蘋果突破 4K 規格,Retina 版「5K」iMac 強勢登場!

關於外型的部分我們就不討論了,現在就來點技術上的東西吧!首先我們來看看 5K 是個什麼樣的概念。目前電影、電視節目在台灣最高僅有數位台、MOD 的 FullHD 1920X1080 解析度(上圖左下角),而日本、韓國等則開始推播所謂的 UHD 4K 節目,也就是解析度達 FullHD 四倍的 4096X2160,在相同電視尺寸下能提供四倍的畫質細膩度。目前主流的高階工作用電腦螢幕大多僅提供 4K 解析度,那麼 iMac 為什麼要把螢幕拉到 5K(5120X2880)呢?這是因為在 5K 工作環境下,影片剪輯工作者就能用原始的 4K 解析度觀看影片回放,而剩下的區域(上圖 4K 框線以外的白色區域)就能用來放置剪接影片用的時間軸、工具列等區塊,對於高畫質需求的影音剪輯來說特別實用。

大、還要更大!蘋果突破 4K 規格,Retina 版「5K」iMac 強勢登場!

不過在這次的介紹中,蘋果並沒有提及同樣擁有高呼聲的 Sharp IGZO 面板,而是強調採用了全新設計的氧化物薄膜電晶體面板。雖說沒有採用最新型的 IGZO 面板或許會讓一些使用者感到失望,不過以目前 IGZO 面板 4K 螢幕仍要價超過十萬元新台幣來看,蘋果沒有採用 IGZO 面板或許並不只是生產良率上的問題,價格也會是一大考量重點。畢竟要是一台 iMac 價格超過十萬塊的話,就會讓高階使用者陷入「到底要買 iMac 還是 Mac Pro」的兩難議題,對市場銷售並不是一件好事。

大、還要更大!蘋果突破 4K 規格,Retina 版「5K」iMac 強勢登場!

在這次的 iMac 升級中,同時也針對電腦 CPU 的部分進行調整,現在 iMac 標準配備為 3.5GHz 四核心 Intel Core i5,若有更高的需求則可再加價選購 4Ghz Intel i7 處理器。這個部分並不侷限於 Retina 5K 版本的 iMac,在普通版本的 iMac 中也獲得相同的性能提升。


大、還要更大!蘋果突破 4K 規格,Retina 版「5K」iMac 強勢登場!

以目前的顯示卡技術來說,要推動 4K 螢幕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這次 iMac 將解析度拉升到更高的 5K。因此這次 iMac 採用的是 AMD R9 290X 顯卡,除了能同時推動 iMac 本身的 5K 面板之外,還能再藉由 ThunderBolt 外接一顆 4K 顯示器,讓使用者能擁有更大的工作空間。另外,新版顯卡也提供更高的浮點運算繪圖效能,對於需要使用顯卡加速的影片剪輯、特效、相片處理運算等工作能有更高的速度提升,讓工作更有效率。如果這樣的效能還不能滿足你在影片剪輯上的需求,那麼同樣也可以加價選購 AMD R9 295X

大、還要更大!蘋果突破 4K 規格,Retina 版「5K」iMac 強勢登場!

由於現在全系列 Mac 電腦都無法自行擴充硬碟容量,因此現在的大容量影音剪輯大多仰賴 ThunderBolt 這個傳輸速度遠超過一般硬碟 SATA3 介面的連接方式。iMac 配置了兩個 ThunderBolt 2 插孔,透過串接最高可控制十二組 ThunderBolt 裝置,對於專業工作者來說,不管是連接 ThunderBolt 磁碟陣列存取影音檔案、或是連接攝影機讀取資料、外接螢幕等都能獲得遠高過 USB 3 的超高速傳輸。

大、還要更大!蘋果突破 4K 規格,Retina 版「5K」iMac 強勢登場!

iMac 提供了 Fusion Drive 這個傳統硬碟與 SSD 固態硬碟混搭應用的解決方案,讓使用者可以在容量與價格間取得適當的平衡。Fusion Drive 能自行透過電腦運算,將使用者常用的程式、資料分開存放在高速存取的固態硬碟 SSD 與大容量但速度較慢的傳統機械硬碟,讓透過演算法分配存放位置,讓使用者可以享受到逼近 SSD 固態硬碟的高速存取。當然,如果你不在意預算,也可以直接加價選購 1TB 超高速 PCIe 介面固態硬碟,每秒 700MB 左右的存取速度在開啟任何程式時幾乎都是「秒開」的驚人速度,對於節省工作時間有非常大的幫助。


大、還要更大!蘋果突破 4K 規格,Retina 版「5K」iMac 強勢登場!

那麼最後回到價格問題。iMac 5K Retina 的台灣建議售價為 $81900 ,比相同規格但沒有 5K 螢幕版本的 iMac 貴了一萬八左右。而如果再加價升級各種硬體設備後,從美國官網的價格來看(台灣目前還沒有加價升級的介面可點),有無 Retina 螢幕的價差僅在五百美元左右,也就是大約一萬五千元上下。


大、還要更大!蘋果突破 4K 規格,Retina 版「5K」iMac 強勢登場!

或許你會覺得一兩萬的價差只為了升級一塊螢幕不是那麼值得,這是因為你並非靠電腦吃飯的影音多媒體工作者才會有這種想法。如果仔細看看上圖的升級價格曆表,會發現其實不管是升級 CPU、顯卡、或是硬碟,在 iMac 上的價格都不是一兩千塊就能打發的低價產品,在硬碟升級上甚至有高達三萬元的 1TB 固態硬碟選項。這是因為對於影音多媒體工作者來說,電腦穩定、效能、螢幕的顏色表現、解析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必備工作條件,用金錢換取時間與品質是絕對必要的工作開銷。

大、還要更大!蘋果突破 4K 規格,Retina 版「5K」iMac 強勢登場!

而目前等級足敷影音多媒體工作使用的液晶螢幕價格都非常高昂,即使是採用 IGZO 面板的國產品牌 ASUS 4K 螢幕也要價高達六萬台幣,在台灣更是逼近十萬的驚人售價。因此只要加價兩萬左右就能升級 5K 螢幕,對於專業工作者來說絕對是非常划算的選擇。至於新款 iMac 的螢幕表現到底有多好?這就只能等待正式出貨後的測試報告囉!

--

作者:陳寗@癮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