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賺124億的統一,將食品安全難以進步的原因歸在消費者撿便宜心態,這會不會太微妙了一點?羅先生,重點其實是在於資訊落差呀……

年賺124億的統一,將食品安全難以進步的原因歸在消費者撿便宜心態,這會不會太微妙了一點?羅先生,重點其實是在於資訊落差呀……

今天凌晨在網路看到這樣的發言,當下真的非常非常生氣,從2011年的塑化膠風暴至今也有兩年了,一個年賺124億的大廠商居然還是這樣的心態,真想在消費者的我們頭上寫個慘字。

 

年賺124億的統一,將食品安全難以進步的原因歸在消費者撿便宜心態,這會不會太微妙了一點?羅先生,重點其實是在於資訊落差呀……

看到相關消息後,我本來很想在當下寫出這篇文章。不過因為前天與博晶醫電的程先生聊過,看到這麼機車的消息時我正好撰寫程先生的HeartWave這個產品(如果有iPhone的話,看看要不要支持他,可以參考我寫的文章),因此今天白天沒有什麼心力來對統一這個食品安全的說法來做評論。

一直到晚上終於有空了,本來想要運動但想到統一的說法,就決定放棄今天的運動(有點想流眼淚,最近幾天一直有狀況插進來都沒有動一動),來提一下為什麼我會這麼生氣。

會不會是媒體過度扭曲報導?

統一羅智先先生這次語出驚人,造成極大的爭議,基本上各媒體都有相關報導。在這邊我找的主要是網路上找得到的資訊:

一、東森新聞雲,有兩則:
1、統一總經理羅智先:消費者只想買便宜貨 食安難進步

2、統一:消費者只會撿便宜,食品安全不會有太大的進步!

二、聯合報
統一羅智先:消費者撿便宜心態 食安難進步

三、Nownews
食品安全千頭萬緒 羅智先:不要做價格競爭

四、蘋果日報
談食品安全 羅智先:罵總比沒罵好

五、中央社
統一企業:食安不能只靠政府

六、中國時報
談集團版圖 羅:聚焦核心 擦亮大柱子

同樣一件事情,結果六家報導的觀點卻大為不同。很明顯看得出來東森新聞雲批判性最重,聯合報次之,至少在內容上比較緩和。至於中央社、中國時報這樣寫也大概猜得出來。比較意外的是蘋果日報,很明顯沒有他們本有的辛辣風格。

在看了大部分媒體所報導的文字後,也反過來懷疑是不是我反應太過,畢竟媒體從不同角度來看,常常結論都大不相同。

 

所以後來請朋友幫忙找一下看看有沒有影片,的確有講出:「廠商都在做價格競爭,消費者都只會去撿便宜,我不認為食品安全會有太大的一個進步」。原來統一是這樣的態度,一個年賺124億的廠商對著大部分每年都賺不到124萬的消費者說這樣的話,還真不知道該說什麼。

真的因為是消費者想撿便宜,所以食品安全才做不起來的嗎?

每一個人都想以最便宜的價格來買到最超值的產品,這種心態沒有什麼問題。在競爭上壓低成本,所以廠商降低價格以爭取最大來客數將其他廠商甩得遠遠的,這樣想法也有他的道理在。

但就可以這樣推論出因為消費者撿便宜的心態,所以造成食品安全不會有太大的進步?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中國人幹嘛要瘋搶國外的奶粉。羅先生可以告訴我是怎麼回事呢?中國的奶粉不夠便宜嗎?

再來就是統一最強大的,向來就是通路而不是產品便宜。7-11從來就不是以價格便宜為導向的超商,我們聽到「便宜」會想到大潤發、家樂福、全聯、頂好、松青、美聯社等等,真的會聯想到7-11嗎?如果有一個調查,是大家對於販售通路覺得哪一家最便宜的印象,我想7-11一定是排最後一名。食品安全要怎麼與消費者想撿便宜做聯結實在想不透(這句話義美來講可能還比較有說服力)

 

年賺124億的統一,將食品安全難以進步的原因歸在消費者撿便宜心態,這會不會太微妙了一點?羅先生,重點其實是在於資訊落差呀……

繼續舉一個例子,上圖的石安牧場動福蛋各位猜猜多少錢?10個蛋要賣112元!只是一個生蛋,就比同家超商賣的茶葉蛋還要貴……(有的人可能不知道生蛋的價格,在這邊提一下,一般在賣場買的大約四、五元吧,當然還有比較貴的,但要到一顆生蛋破10元還真的很難找)。我實在不知道全台灣有幾家這樣的盒裝生蛋可以賣得可以比這個產品貴的,而這個蛋在7-11已經有販售一段時間了,也不是那種賣不掉的產品。若按照羅先生消費者撿便宜的心態論,光是一顆生蛋11.2元這點,就應該要準備退出市場了,還可以這麼長時間的販售,這不是很有問題嗎?

此外,像里仁這類有機店的興起,也根本證明了食品安全有沒有做好,與消費者撿便宜心態沒有直接關係。難道里仁這類有機店賣的東西很便宜嗎(媽的,統一還有聖德科斯)

因此羅先生所提的,因為消費者想撿便宜而使得食品安全難以進步,這絕對是似是而非的理論,如果真是因為想撿便宜,那怎麼不去搶中國奶粉?怎麼還去買有機食品,現在非基因改造黃豆又怎會這麼紅呢?(基改和非基改黃豆價差還滿大的,印象中快兩倍了)。

那麼問題在哪兒呢?

消費者是弱勢,請問廠商告知了多少?

究其原因,是資訊落差而導致了這樣的現象發生。我們可以知道,在食品安全的維護有三個重要的角色,分別是政府、上下游廠商以及廣大的消費者。在這三個角色當中,消費者是非常明顯的弱勢。

 

年賺124億的統一,將食品安全難以進步的原因歸在消費者撿便宜心態,這會不會太微妙了一點?羅先生,重點其實是在於資訊落差呀……

上游廠商通常基於自己的利益,為了降低成本而加了對人體有害成份,通常不會主動告知。在這個時候,政府的把關就變得非常重要。今天如果政府把關不嚴而有漏洞,那麼下游廠商應該基於良知,在能力範圍內盡量避免選到有問題的原料。若下游廠商與上游廠商同流合污(統一呀,你自己捫著良心說,有沒有刻意選擇成本比較低的材料來做產品?你一年賺124億耶,廣告還打這麼大,都說要為消費者把關,真的有做到嗎),所造成的結果非常嚴重。就變成只能靠消費者自己的判斷來避掉食品所隱藏的危險。

但最大的問題是消費者根本就沒有什麼資訊可以判斷這東西是不是安全的,再加上廠商廣告打很大(看看布丁重新上架,還有新聞會主動報給你知),那這個時候消費者能判斷的依據是什麼?最明顯的自然就是吃的味道與價格了。

如果不是統一布丁鬧太大,而使得成份問題被揭露。買一送一的統一布丁和義美哪一家布丁會被選中?想也知道義美布丁大概死慘了。來看一下這篇部落格文章「雞蛋布丁決!誰是雞蛋布丁王?

這篇文章是剛好是在塑化劑風暴前出的,結論是統一布丁最讚(若把時間推到2010年,我的結論也是一樣的)。

從這兒就可以看得出來資訊落差有多可怕。

羅先生最大的問題就是直接從數據來看,大部分便宜的東西賣的量很大很驚人,貴的東西甚至賣不動。銷售數據會很明明白白告訴他,消費者就是要撿便宜。

但這是似是而非的結論,這是表面因素。的確,消費者本來就有撿便宜的心態。但更大的背後因素是資訊落差呀,消費者就只知道價格與味道兩種資訊,當然也就只能依這兩種結論來選擇。

現在統一布丁成份問題報得這麼大,請那部落格同樣的人再寫一次布丁評比文,你看看他們還會有一樣的結論嗎?

如果我們消費者能從有良心的廠商或是政府得到完整的食品安全資訊,絕對可以保證便宜不是萬靈丹,而這就是義美之所以能夠竄起獲得好評的原因之一(雖然也有發生問題,但信賴度明顯是比較高的)。

食品安全的問題,除了政府應嚴加把關之外,廠商的良心最為重要

所以三星、HTC、蘋果手機電池如果爆炸了不該怪他們?

如果有一天三星、HTC、蘋果的手機電池爆炸了。我們會怎麼做?通常會向他們反應,若問題嚴重的話,會跟三星、HTC、蘋果求償對吧。但這個時候他們卻說這都是上游廠商的錯跟我們無關,你會有什麼感覺?

這就是現在統一的情形,有人整理了統一歷年出包事件表,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一下。出包的次數真的是非常驚人,但統一幾乎沒事。我很難想像手機廠商的電池爆了,傷害到人體,可以這樣撇清責任,全身而退的。

你說,那這樣的話,消費者要硬起來才對。喔……在台灣真的別傻了。來,我們看一下維基當初塑化劑事件時,關於消費者申訴情形(維基寫很多,可以直接點「消費者申訴事件」來看就好):

 

年賺124億的統一,將食品安全難以進步的原因歸在消費者撿便宜心態,這會不會太微妙了一點?羅先生,重點其實是在於資訊落差呀……

直接抓重點如下:
1、民眾向廠商退貨或求償遭受刁難,而向消保會申訴。到2011年6月15日為止,共受理了384件申訴案件。退貨遭業者刁難佔四成八。

2、受害消費者在facebook上成立「受害者家長聯合提告求償活動中心」[42] 串聯要求賠償。國民黨籍立委陳根德擔任董事長的景岳、光惠兩家生技公司在2011年6月6日同時發表了重要公告,表明要對消費者提出告訴。成為該事件第一個要告消費者的含塑化劑產品的公司。

3、2012年4月16日,瑞士藥師藥局先退款然後向百晟生物科技提出民事求償,高雄地院判藥局敗訴,承審法官認為,「百晟從未保證產品不含塑化劑,且製造時曾提出符合衛生署規定的證明文件,及台北醫學大學的合格報告,再加上法律並未要求食品原料業者需將塑化劑列為檢驗項目,所以認定百晟生物科技沒有過失。」

4、在高雄的一位王媽媽,買了醫生推薦給孩子吃的威敏,其中卻含有塑化劑,當她在網路上成立社團,想集結眾人的力量對抗藥廠時,卻反而被百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告強制和恐嚇。身為塑化劑的受害者家長,她們覺得很無助。

食品安全還有一段路要走沒錯,但絕對是廠商與政府的責任重大,而不是怪罪消費者撿便宜心態導致食品安全難以進步。

↓↓↓↓↓↓加入癮科技粉絲團,有更多歡樂有趣的科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