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交網絡到策展平台,Facebook想牢牢抓住大眾眼球

如果你每天都黏在Facebook上,可能會感受到社交網絡和我們的生活已經形影不離。Facebook從社交服務切入,近期在行動廣告上施力頗深,也反映在節節高升的股價上。

除此之外,Facebook最近還有一連串的動作,包括更動演算法則、新增嵌入原文以及分享相簿等功能,所有的動態都指向他們想要更深入人們的生活,進而打造一個深具影響力的策展平台(Curation Platform)。

好比八月上旬,Facebook再次修改了他們的演算法,推出「Story Bumping」與「Last Actor」這兩項作法,希望可以讓「動態時報」(News Feed)更貼近用戶的需求,在對的時間把訊息傳達給對的族群。

根據Facebook的調查,每個用戶每天平均會收到1500則來自朋友、粉絲專頁的訊息,但我們不可能有時間看完全部的訊息(容易導致資訊焦慮)。以往,Facebook會根據使用行為(和哪些人互動、按過哪些讚等),自動篩選出300則重要的訊息。而現在透過所謂的「Story Bumping」,可以把300則訊息中因為漏看或相對重要的訊息再度貼到我們的塗鴉牆上,形同再一次曝光。

而「Last Actor」則是Facebook根據我們最近的50個行為(如按讚、留言),進而調整動態時報的排序邏輯。如果最近你暗戀某個女孩子,時常對她的文章或照片按讚的話,那麼她的訊息就會自動排在比較顯著的位置了。

除了修改演算法則,前陣子Facebook還推出一個名為「嵌入原文」(Embed Posts)的功能,讓用戶可以把塗鴉牆上的訊息嵌入到自己的網站或部落格。最棒的是連網友留言和按讚數也可一併追蹤,實在是相當方便。

其實,這個概念有點類似以往在部落格嵌入外掛程式的作法,部落格雖然有逐漸式微的傾向,但不可諱言仍具有相當的流量和影響力。Facebook選在此時推出「嵌入原文」的功能,不但有搶攻其他網站地盤的考量,誠然也是急於想填補過去Web 2.0時代的空缺,進而卡到一個更好的戰略位置。

雖然大家很喜歡使用Facebook,但它也仍有一些被詬病之處,好比:搜尋功能做得不理想、重要資訊容易被更多訊息「洗板」,以及不夠重視個人隱私。Facebook推出「嵌入原文」功能,除了基於拓展事業觸角的考量,其實也是想把大家已經習以為常的Facebook文化與風格,傳遞到更多傳統的網路空間。

另外,日前Facebook也宣布開放相簿與朋友共同創作,現在已經可以在個人相簿的左上方看到一個「Make Shared Album」的按鈕,只要輸入朋友們的名字,這些朋友就可以一起上傳照片到該相簿——不僅可以分享共同的回憶,也能針對單一主題(例如:五月天演唱會、環島旅行等)進行策展。

從社交網絡到策展平台,Facebook想牢牢抓住大眾眼球

這是Facebook最新推出的分享相簿機制,鼓勵網友們可以共同創作,並分享照片到同一本相簿。據了解,一本相簿最多可以接受50位網友上傳照片,而每位分享者最多可以上傳200張照片。

以往,網友只能將照片上傳到自己的Facebook相簿中,而且每一本相簿最多也只能擺放1000張照片。如今Facebook解除禁令,當然是希望鼓勵網友多多參與分享,因為優質的圖像更能夠吸睛,也有助於拉長停留時間。

有媒體認為這是Facebook當局有意和Flickr等照片社群平台相互抗衡,希望在收購Instagram這個行動拍照App之後,可以再下一城。不過,從這個舉措更可看出Facebook有意擴張其在視覺傳達領域的版圖。

整體而言,Facebook進軍行動市場或圖像世界並不意外,這些都是可以想見的舉措。而修改演算法則,或許更算不上是新聞,但重點是經營團隊透過這些細部的微調,有助於提升用戶對朋友訊息按讚、評論與轉貼分享的互動,進而增加整體的使用黏性。

從社交網絡跨足策展平台,說明Facebook不以現況自滿,更想要緊密地與全世界的人們為伍,成為大眾生活的重心。同時,也爭取這個時代最為珍稀的注意力。

從社交網絡到策展平台,Facebook想牢牢抓住大眾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