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本沒教你的10個機器人知識

愚蠢的人類,你們好。機器人發展一段時間了,慢條斯理的機器運轉聲不絕於耳,卻也造成不少誤解。現在我們該知道一些機器人的小道消息,趁機器人還沒加速發展之前,先知道下列 10 件事做好萬全準備。
 

歷史課本沒教你的10個機器人知識

1.「機器人」一詞的由來?

「機器人」一詞,最早出現在1921年捷克籍編劇凱瑞爾‧克佩克(Karel Capek)的作品《羅梭的萬能工人》Rossum’s Universal Robots),這是機器人摧毀人類的故事。

2.機器人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機器人可以追溯到2400年前,第一個機器人是蒸汽驅動的鴿子,大約西元前400~350年出自古希臘數學家阿爾庫塔斯(Archytas)之手,他也有工程之父之稱,藉由這個機器人來研究飛行的鳥類。

有些人認為機器人發展的速度,比通俗科幻小說所描述的更慢,但科幻小說的內容正在付諸實現,我們越來越容易在工廠、職場和家中見到機器人。科幻小說所呈現的希望和恐懼,以及我們科技發展現況之間,正逐漸縮短距離。部分專家相信,我們即將開啟機器人大革命。無論你對機器人是恐懼、是迷戀或是無視,一些專家都認為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能跟機器人一起工作,把機器人當成司機,甚至跟機器人談戀愛。

3.機器人法律和倫理正在建立,並融入人類主流文化中。

史丹福法律網站有一個部分稱為網路法(Cyberlaw),專門探討機器人、戰爭和倫理等議題,例如機器人作為戰爭機器,或者監督法律執行情況,又或者擔任手術助理。這些全自動機器的法律和倫理面向,確實值得深思。

4.說到機器人的科學法則,不只是艾希莫夫(Asimov)機器人三法則而已。

艾薩克‧艾希莫夫提出著名的機器人三法則(1942年《驚奇科幻小說》雜誌)

  • 機器人不能傷害人類,或因為坐視不管而導致人類受傷。
  • 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除非違反第一法則。
  • 機器人必須保護自身安全,除非違反第一和第二法則。


然而,不是只有他提出機器人三法則。隸屬於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的戴夫‧林基(Dave Hrynkiw)和馬克‧堤爾登(Mark Tilden)合著《Junkbots, Bugbots, and Bots on Wheels》,認為現代機器人創造者早已超越三個古典假設。堤爾登自創下列三法則:

  • 機器人必須不顧一切保護自身安全。
  • 機器人必須保持電力供應源源不絕 。
  • 機器人必須不斷尋找更好的電源。


馬克‧堤爾登寫道:「依照目前和不久以後的技術,艾希莫夫三法則只適合極度無趣的機器人,假如艾希莫夫的機器人有足夠的電力,把吸塵器推到你腳趾(假設機器人能夠分辨腳趾和地上的玩具),那就無法平心靜氣完成實際工作。」

馬克‧堤爾登以簡寫B.E.A.M.,為機器人學擬定幾個指導方針:B代表生物學(Biology),亦即仿生學的原理,以大自然作為設計和研發的靈感來源,E代表電子學(Electronics),亦即作業的電腦,A表示美學(Aesthetics),簡潔而實用的工程產品具有自身的美感,M表示機械學(Mechanics),機器人必須能夠移動。

5.機器人正在學習利用人類語言和臉部表情溝通。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機器人Kismet,自從1990年代開始學習臉部辨識,最近根據Wired報導,甚至有機器人透過機器學習,學會了如何微笑。

 

6.機器人仍然不夠聰明,也可能永遠缺乏情感。

雖然機器學習是強大的技術,但機器人不太可能成為邪惡大魔王。機器學習有其驚人之處,但潛力相當有限,並無法媲美人類的思考。

Daily Mail有一段文字:「威斯康辛大學梅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朱利奧‧托諾尼(Giulio Tononi),近十年研究出人類意識的數學框架,從而證明電腦無法應付複雜的認知過程,把零碎資訊完成無縫統合。」

因此,未來機器人不太可能擁有情感。在好萊塢電影中,HAL-9000電腦和Skynet國防系統帶給觀眾的恐懼,大家看看就算了,但這未嘗不是好消息呢?因為我們即將跟機器人生活在一起。

7.機器人即將跟我們生活在一起!

機器人會協助我們和老人生活。機器人早就可以自己開車環美,展開外科手術,以及探索火星。洗衣服、配藥和網路護理,應該也難不倒他們吧?我們即將看到跟人類同住的機器人,從旁提供協助並陪伴。Daily Mail有一篇文章提到機器人Pepper,能夠以情緒引擎和雲端人工智慧,來判斷人類的情緒,未來可望量產,定價198000日圓。

8.機器人正在仿效動物,受傷後能夠自行療癒和適應。

2015年《Nature》雜誌刊載文章〈機器人跟動物一樣有適應力〉,提出智慧反覆試驗演算法(Intelligent Trial and Error Algorithm)。下列影片顯示兩種不同的機器人如何適應傷口,六足機器人在肢體受傷之下,學習如何繼續走路,還有一個機器人馬達故障,仍有辦法把物品放到正確位置。

9.機器人有朝一日,可能會成為小孩的啟蒙導師。

即使機器人缺乏意識,卻可以透過程式化的社會互動蒙混過去,以喚起人類的移情作用。紐約時報暢銷作家丹尼爾‧威爾森(Daniel H. Wilson),著有《機器人啓示錄》(Robopocalypse),最近在Slate發表一篇文章:

展望未來,人類有可能先從機器人學習社會技能,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所研發的可愛黃色機器人Keepon ,對於跟自閉症孩子互動很有一套。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機器人Morphy,也透過示範教學熱心教導孩子肢體語言。機器人有無比的耐心,而且不帶價值判斷,可以在人類成長時期,教導人類最低階的社會技能。

10.機器人發展速度正在加快,達到空前未有的速度。

從蒸氣鳥到1961年第一座產業用程式化機器人Unimate,整整耗費了2400年。Cyberneticzoo有一篇文章提到1960年代初期,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打造產業用機器人,持續移動高溫的金屬塊。機器人演化歷程比動物來得短,從原本簡單的自動化機器,變成懂得模擬笑聲和對話的機器人。

機器人學的未來一片光明,充滿各種可能性。機器人會成為人類最強大的工具,融合了科技、傳播、工程和電腦運算。不久將會改變世界(例如我們如何處理日常瑣事),甚至改變人類的歷史軌跡,機器人時代來臨!


歷史課本沒教你的10個機器人知識 

THERON STURGESS

教育家、老闆、作家和顧問,他喜歡跟11歲的兒子一起做東西,也喜歡閱讀和書寫有關科學、科技、教育、科幻、武術和哲學的主題。

(譯:謝明珊)
[原文]

你或許會喜歡

iPad、iPhone終於調降啦!數量有限 要搶要快~ 

聽說這個好康特購會  折折稱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