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維持機構品質而堅持日本生產:專訪 Sony Vaio Duo 11 設計師森繁樹

為了維持機構品質而堅持日本生產:專訪 Sony Vaio Duo 11 設計師森繁樹

 Sony 這次在台灣發表的 Windows 8 筆電當中,最主打的還是這款具備滑蓋機構、由日本生產的 VAIO Duo 11 ,在記者會當天 Sony 也請到這款筆電的設計師 VAIO 及Mobile事業本部 產品企劃1部統括部長森繁樹先生介紹這款不得不選擇在日本生產的混合式 PC 產品。

跳轉開始

為了維持機構品質而堅持日本生產:專訪 Sony Vaio Duo 11 設計師森繁樹

VAIO Duo 11 的發想時間至少有超過兩年的時間,當初 Sony 研發部門就已經在考慮該如何設計一款能兼顧觸控以及傳統筆電使用體驗的產品,發想的期間考慮過多種機構,但最後都因為各種原因而作罷。

考慮過的方式包括最傳統的旋轉式螢幕設計,但是有著堅固轉軸體積龐大的問題;類似變形平板的主機與鍵盤分離則是有使用時還需拿出鍵盤底座組合、程序過於複雜的問題;至於將整個螢幕翻至背面的作法除了轉軸強度考量外,還有翻轉後鍵盤會直接裸露在外不易保護的問題。於是 Sony 的研發部妢還是決定採用機構複雜但很有機會將設計變薄的滑蓋結構。

為了維持機構品質而堅持日本生產:專訪 Sony Vaio Duo 11 設計師森繁樹

Sony 希望將結構相當複雜的滑蓋機構的操作簡單化,讓使用者可快速切換平板以及筆電使用模式的設計,最終的結果就是 VAIO Duo 11 的連動式設計機構,只要沿著預留好的兩側雙手推蓋點或是螢幕上端的單手拉出點,輕輕將螢幕推出,螢幕就會自動滑動到定位。

為了維持機構品質而堅持日本生產:專訪 Sony Vaio Duo 11 設計師森繁樹

若只從結果看 VAIO Duo 11 的滑蓋設計,其實這許多廠商過去就做過,早在 2006 年的 Acer 就曾推出過一款 TravelMate C200 的 Windows 平板電腦就是採用類似的設計,去年華碩的 Transformer Slider Android 平板電腦也是相似的設計。不過 Sony 的想法是它們需要完成能承受消費者對於平板電腦的使用習慣的機構設計。

故 VAIO Duo 11 在機構完成後,包括原型機以及準大量生產機都經過高達 1 萬次以上的重複開闔測試,確保負責機構彈出與收納以及直立後負責固定螢幕的彈簧不會因此毀損,彈簧的磅數也是經過多方測試,找出一個滑出與收納時的力道達到平衡點的彈簧,讓 VAIO Duo 11 在兩種模式切換時都一樣省力。

為了維持機構品質而堅持日本生產:專訪 Sony Vaio Duo 11 設計師森繁樹

Sony 也考慮過在採用滑蓋機構下,推出螢幕前先將螢幕往前方推出一點點,就能讓螢幕的角度可以些許的調整,不過後來測試的結果是會影響使用體驗。除了影響機構強度外,畢竟 VAIO Duo 11 除了可以觸控外,還具備觸控筆設計,相較於手指觸控的力道,控制觸控筆點擊螢幕的力道是比較難控制的,若螢幕可以前後滑動,也會導致使用觸控筆時讓螢幕產生晃動。

最終螢幕推出的角度則也是經過設計的, Sony 是從兩方面去決定這 138 度的開啟角度:包括閱讀角度以及使用觸控筆點擊螢幕時,會否讓 VAIO Duo 11 後空翻,最終的結果就是現在所看到的 Vaio Duo 11 。

為了維持機構品質而堅持日本生產:專訪 Sony Vaio Duo 11 設計師森繁樹

而且搭配擴充電池後,看似會改變 VAIO Duo 11 的螢幕角度,但實際上卻不會造成使用觸控筆點擊而翻倒的情況。森先生半開完笑的說,如果覺得 VAIO Duo 11 當筆電使用時希望後方更高一點,買擴充電池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

為了維持機構品質而堅持日本生產:專訪 Sony Vaio Duo 11 設計師森繁樹

而且 Sony 也在機構設計加入只有設計師才會有的浪漫,就是對於開闔時的聲音的堅持, Sony 工程團隊覺得既然這是一款外型經過設計的產品,所以也希望開闔時不要發出驚天地泣鬼神的沈重撞擊聲,刻意在滑動機構內加入類似汽車避震的油壓減震管,但這個油壓減震管從外觀上基本上是看不見的。

為了維持機構品質而堅持日本生產:專訪 Sony Vaio Duo 11 設計師森繁樹

除了滑蓋機構外,由於 VAIO Duo 11 是一款會被作為平板模式使用的產品,螢幕是直接裸漏在外,也在測試項目當中特別強調螢幕上的保護玻璃的強度與耐刮,包括利用小顆鐵球從一定高度進行單點撞擊,看是否產生龜裂,以及模擬開機使用中手滑整機掉落的組件耐用度。

為了維持機構品質而堅持日本生產:專訪 Sony Vaio Duo 11 設計師森繁樹

實際上, VAIO Duo 11 的螢幕邊框理論上是能作到更窄的,但 Sony 考慮的不僅是機身的極致化,也包括使用者以平板模式拿在手上的位置。為了避免握持時會直接觸摸到螢幕的觸控區塊,最後還是決定採用較寬的螢幕邊框。

為了維持機構品質而堅持日本生產:專訪 Sony Vaio Duo 11 設計師森繁樹

雖然一般消費者看到 VAIO Duo 11 機構相當複雜,且還特別強化螢幕表面,但 Sony 最終仍將厚度限制在 Intel 對觸控 Ultrabook 限制的 20mm 內,僅 17.85 公釐厚,重量為 1.3 公斤。也因為機構過於複雜, Sony 最終決定這款產品維持日本生產製造,確保機構的生產品質。

為了維持機構品質而堅持日本生產:專訪 Sony Vaio Duo 11 設計師森繁樹

Sony 為了發揮 Windows 8 觸控的功能,也加入感壓式觸控筆的設計,這隻感壓筆的設計過程也是歷經做出許多不同硬度的感壓筆尖以及螢幕外的玻璃基板材質,並請公司的員工試用,雖發現大家對於”好寫”的定義也許不同,但目前搭配的兩種不同硬度的筆尖以及現在 VAIO Duo 11 的螢幕玻璃基板是風評最好的,原廠販售的螢幕貼也是確保貼上後書寫更順暢而推出。

 為了維持機構品質而堅持日本生產:專訪 Sony Vaio Duo 11 設計師森繁樹

另外為了書寫的需求, Sony 也在觸控面板大傷腦筋,因為以目前主流的觸控面板組裝方式,觸控層以及顯像層的中間有一層空氣層,但由於空氣層相當後加上光折射,往往肉眼看到的筆觸與實際顯示在螢幕上的手寫軌跡有一定程度的落差,故 Sony 透過一層樹脂膠水取代空氣層,並且減少這層黏著層厚度,力求肉眼與實際手寫軌跡的落差減到最小。

為了維持機構品質而堅持日本生產:專訪 Sony Vaio Duo 11 設計師森繁樹

硬體規劃方面,森先生表示一開始就決定要做出一款效能令人滿意且能徹底發揮平板與筆電雙面性的產品,於是搭載 Windows RT 的 ARM 處理器或是為低價平台開發的 Atom 處理器在一開始就不考慮。另外也顧及到 Windows 8 的 Metro Style UI 在 11 吋螢幕的使用習慣可能多半會以雙手握持,在完成其它設計前就決定把散熱器的出風口避開左右配置在機身後方的正中央。

為了維持機構品質而堅持日本生產:專訪 Sony Vaio Duo 11 設計師森繁樹

為了實現出風口位於機身後方的優先條件,加上為了維持全機厚度設計,機身底部的前端已經擠滿鍵盤,電路板只剩下後方可放的情形下, Sony 最終決定將主機板一分為二,維持散熱器配置於後方中央的初衷。並且針對平板以及筆電兩種使用模式對處理器制定包括標準、效能、冷卻以及靜音四種情境共八種運作邏輯,希望讓使用者在兩種模式下都能取得效能與散熱的平衡點。

為了維持機構品質而堅持日本生產:專訪 Sony Vaio Duo 11 設計師森繁樹

另外機身設計方面, VAIO Duo 11 的造型設計也是具有握持引導的功能,若從側面看 VAIO Duo 11 ,恰好機身偏向下方的鍵盤區塊是比較凹陷的,而鍵盤區上方的區塊則是開始配置 I/O 的位置,恰好行程一個阻擋作用,當使用者拿起 VAIO Duo 11 ,就會自然的把雙手放在兩偏機體下方的位置握著。

為了維持機構品質而堅持日本生產:專訪 Sony Vaio Duo 11 設計師森繁樹

另外在 I/O 配置方面,也是森先生的設計部門與產品企劃部門爭論許久的地方,產品規劃部門希望這款產品在輕薄設計下,常用 I/O 要盡可能保留,在保留兩個 USB 3.0 、一個 HDMI 並且利用隱藏機構保留乙太網路孔後,最大的爭議就是 VGA 端子。

為了維持機構品質而堅持日本生產:專訪 Sony Vaio Duo 11 設計師森繁樹

基於設計部門來說, VGA 的厚度與機身底部的厚度幾乎相同,但 VAIO Duo 11 機身邊緣有收縮設計,若要採用 VGA 端子會影響原本機身線條的整體感;但企劃部門的想法則是若 VAIO Duo 11 有考量商務使用, VGA 端子仍是投影機常見的端子,甚至許多老式投影機也僅有 VGA ,故不能廢除 VGA ;當然最後設計部門還是妥協了,機身上也就出現突兀的 VGA 端子。

為了維持機構品質而堅持日本生產:專訪 Sony Vaio Duo 11 設計師森繁樹

也許相當多人看到 VAIO Duo 11 的實機,比照今年 CES 曾展出的原型機會有點失望,不過森先生強調, CES 展示的原型機仍是未考慮實際使用與量產的產品,但 VAIO Duo 11 卻是從兩年前就開始規劃,其實兩者除了機構理念相近外關係並不深。 VAIO Duo 11 是 Sony 對於微軟推出 Windows 8 的回應,也希望藉由 VAIO Duo 11 讓消費者樂於使用 Windows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