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電信商可大膽預估 LTE 的普及率將快於 3G ?

為何電信商可大膽預估 LTE 的普及率將快於 3G ?

隨著全球準 4G 技術 LTE 開始上路,可發現多數準備推出 LTE 技術的電信商都樂觀的預測 LTE 滲透速度將大幅快於當年 2G 轉 3G ;為何電信商敢如此大膽斷言,除了已經開通 LTE 的電信商的成果外,無論技術或是應用面也是可以推測出這樣的結論的。

從設備的成熟度來看,當年 2G 到 3G 的時間點,仍是功能型手機當道、智慧型手基礎於黎明時期,如果曾經歷過使用過功能型手機或是初期的智慧型手進行網路體驗,就回想起現以當時手機的網路體驗是相當難以讓使用者獲得良好的網路體驗的。

為何電信商可大膽預估 LTE 的普及率將快於 3G ?

是故能發現,初期的 3G 網路有相當多的使用者並非以手機作為上網工具,而是使用 3G 網路卡,或是將手機充當 3G 網路卡連接到電腦使用,行動網路的上網行為仍是作為傳統 PC 在行動情境下的上網手段,而非現在以手機為主的行動上網型態。

隨著 iPhone 、 Android 一步一步奠定現在我們所認知的智慧手機的基礎,從手機進行網路瀏覽、並且下載 app 擴充智慧手機機能與應用已經變成常態,許多人也因為手機上網變成一種便利的趨勢而開始接受 3G (當然一方面也是行動上網價格降低),才漸漸地讓 3G 上網變得更為普及。

為何電信商可大膽預估 LTE 的普及率將快於 3G ?

當然就真實的情況來看,與 LTE 同一級的準 4G 技術並非沒有經歷過行動網卡為主的時代,與 LTE 競爭的 WiMAX 就因為推出市場營運的時間點早、晶片功耗情況不佳,初期多半也是以網卡的型態推出;然而當多數的使用者已經適應 3G 智慧手機直接上網,加上 WiMAX 並不被全球主力的電信營運商青睞,才會產生 LTE 同一代的技術跳過網卡上網的錯覺。

就現在來看,街上處處可看見消費者使用手機進行行動上網,反而把手機接到筆電上網或是筆電搭配 3G 網卡的人變得相當罕見,顯示使用者已經習慣把智慧手機作為隨時可上網的載具,也因此智慧手機搭配行動上網也成了標準的組合。

為何電信商可大膽預估 LTE 的普及率將快於 3G ?

由此來看,目前智慧手機的成熟度已經合乎一般人的使用需求,目前市場上的智慧手機也未見新的重大演化,可以預期的是 LTE 設備導入後,使用行為將會與現在一樣以智慧手機為主,扣除基頻上造成網路傳輸速度的變化,在硬體實質的設計與應用面不會與現在的使用形式產生劇烈的變化。

從基頻技術來看,自 2G 轉 3G 與現在 3G 轉到 LTE ,就導入時間點的技術面的成熟度有相當大的差異,當時自 2G 轉到 3G 時, 3G 技術並非相當成熟,甚至可說 3G 的轉換是一邊推廣一邊繼續強化技術,加上當時基地台需要逐漸轉移至新技術的 3G 基地台,等同重新進行基地台建設與佈署。

為何電信商可大膽預估 LTE 的普及率將快於 3G ?

不過 LTE 的技術已經先行發展許久,就連 WiMAX 技術與 LTE 也有許多相近之處, WiMAX 的提前推出,就現在來看反而有一種先幫 LTE 技術進行驗證與除錯的感覺,當 LTE 正式於日、韓、美等地推出並開始營運,技術的成熟度比起當初 3G 營運初期成熟許多。

甚至像高通上週在北京舉辦的 Smart Phone 2.0 高峰會的圓桌會議上,都直接表示 LTE 技術已經夠穩、夠成熟,現在的問題反而不在晶片與基礎架構等技術層面,而是官方與電信業者何時正式推出 LTE 服務。

為何電信商可大膽預估 LTE 的普及率將快於 3G ?

而且筆者也與 Sony Mobile Taiwan 詢問過關於 LTE 終端的問題, Sony Mobile Taiwan 直接講明其搭載 LTE 技術的終端早已準備好,關鍵在於台灣何時能推出 LTE 服務;另外三星於上週的 Galaxy Note 3 的體驗活動除標準的 Exynos 5 Octa 版本,也透露台灣將會引進高通 Snapdragon 800 版本,以其晶片與對應的基頻來看,高通版本即是為 LTE 而來。

且自 3G 技術發展的末期,基頻技術透過軟體模擬的方式已經成為主流,許多 HSPA 之後的新式基地台都標榜只要 LTE 推出,就可透過韌體搭配部分模組升級的方式,讓既有基地台支援 LTE 技術,不必像當初為了支援 3G 技術需要全面性的重新建設,自然在最基礎的建設可以省下不少的時間,建設成本也比起當時 2G 轉換到 3G 少了許多。

無論在技術、基礎建設或是設備應用面,從現行 3G 接軌 LTE 技術的難度以及市場接受度都可預期降低許多,也因此在普及速度可以預期將遠快於 2G 轉至 3G ;然而就像高通於智慧手機 2.0 高峰會所說,技術普及需要多久時間,最終還是取決於政府所屬機關與電信商何時才要開通,沒有第一步又怎會有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