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行銷成效難衡量?多數主管仍深受其擾

每周 Evelyn都會精心挑選幾篇個人推薦的英文文章,聚焦在社群媒體、創業及內容行銷領域。文章挑選的基準除了在社群上被大量分享的熱門文章,知名部落客的深入觀點外,還有最新的研究數據、產業趨勢和實用工具好文等,希望幫助大家在繁忙的日程裡,快速掌握重要的國際觀點、資訊和脈動。

社群動態

Facebook新版活動廣告頻寬目標鎖定投放方式上線
許多以課程和活動為主的機構已經常態性地利用Facebook活動功能,邀請既有社群和朋友協助推廣活動。Facebook本周推出活動回覆廣告,讓之前僅能在右欄呈現的廣告,也可以在桌面和手機動態消息串中出現,並直接在活動頁面提供相關的數據- 有多少人看過,有多少人回覆參加等。除此之外,Facebook 並在已經十分多元的廣告目標鎖定方式之外推出行動頻寬的目標鎖定方式,也就是說廣告主可以鎖 2G, 3G or 4G的消費者。實際的應用像是如果你的廣告格式是影片,當然不適合投放給2G的使用者,又或者是電信商可針對3G消費者投放升級至4G的廣告,對廣告主是很實用的一個新功能。

Facebook以新演算法打擊 釣餌式標題
相信大家最近都有看到Facebook最近宣布決定改變訊息串演算法,打擊僅靠標題吸引點擊與流量,卻沒有說明任何實質內容的發文連結排序,降低其曝光率。Facebook給出的理由當然是堂而皇之的希望藉由此波清掃行動,提供給用戶更多高品質的內容等等,其決定你內容品質的基準,將取決於用戶點撃連結後的跳出率以及閱讀內容所花的時間長短。所以小編們要注意,不要再把連結擺在內文或是照片說明裡,或是使用"當我看到_____,真是嚇呆了+連結" 這種模板來發文,要不然可是會成為被清掃的對象喔!

研究報告

使用社群影響消費者決策的五個小撇步
在社群高度活躍的今天,所有企業都為了對消費者的購買決策產生更多影響力,努力經營粉絲團以及各種社群平台與部落格來增加品牌心佔率,然而根據最近蓋洛普做的美國消費者現況報告指出,有62%的消費者認為社群對他們的購買決策毫無影響,雖然有些消費者說的和做的並不一致,但是否有哪裡出了錯? 本文指出幾個企業在經營粉絲團常忽略的的重點:從以真誠對話取代產品功能性廣播,重視線上與線下的串連,到以社群即時回覆消費者疑問與意見,其中Evelyn覺得其中有一點特別重要的策略就是讓粉絲幫忙解決彼此的問題(當然前提是你要先有一群忠誠的粉絲),並以各式會員活動獎勵這樣的行為,除了藉此讓社群更加緊密,更可以讓企業的客服成本因此大幅降低!

社群行銷成效難衡量?多數主管仍深受其擾
社群行銷發展至今天已經相當成熟,但根據eMarketer今年四月份針對全球高階主管的研究顯示,只有34%的受訪者有信心說他們能準確地評估公司在社群媒體投資的成效,更有趣的是,這份數據過去四年都沒有太大的變動。那麼究竟甚麼樣的KPI對他們是重要的呢?來看看幾個有趣的變化:

  • 第一名是互動(engagement),像是留言、 談論這個的用戶等數字,這兩年成長了32%,顯示主管們越來越了解粉絲數是死的,會互動的粉絲才是真的。
  • 第二名是網站流量,Facebook終究是人家的,看到一直降低的有機觸及率,你還不警惕嗎?長遠來看,還是要經營自己的Audience比較保險。
  • 而原先佔據最重要位置的銷售轉換數及品牌公關則分別掉了38% & 58%,顯示主管們也認同社群的功能不應該只是另一個銷售或發布公關新聞稿的管道。

從這份數據來看,社群行銷成熟發展的象徵,就是回歸到社群本質,了解傾聽和對話的重要性。在社群經營的時候,還有甚麼指標是你最重視的呢?

實戰

如何有效使用YouTube數據分析與TrueView影片廣告
越來越多的行銷人了解影音行銷的魔力,但是還沒養成以數據不斷改善影音內容的習慣,這篇文章提供兩個很實用的小撇步,讓你的影音行銷策略越來越聰明。一個部分是懂得善用YouTube內建的數據分析工具,其中像是觀眾續看率可以讓你看到影片每一秒有多少比例的觀眾離開,50%以上的觀眾都離開的那個時間長度,就可以用作以後影片內容長度的規劃依據。另外在付費推廣的部分,你可能會覺得讓很多觀眾想看下去,代表你的內容很成功,但是除非你單純在打品牌和觸及,瀏覽影片數是你的唯一KPI,要不然以TrueView廣告形式的話,你的目標應該是人們點擊到你的網站或略過(對於非TA族群),否則你燒錢的速度可是會遠大過你所創造的收益。

下面是YouYube 數據分析功能的基本介紹影片

 

故事

Basecamp不尋常的成功之道
是的,我們都聽過太多創業的故事,關於如何攻城略地,如何快速成長,如何不擇手段搶下市佔率的成功故事,所以這一切都讓Basecamp顯得如此特別。這一家位於芝加哥的雲端軟體服務公司,緩慢地成長,保持組織的精簡,不做公關與大型行銷活動,沒有專職的銷售人員,允許員工在任何地方工作,僅靠他們每個月的付費訂閱者安靜地每年賺進幾百萬美金,就這樣從1999年至今(原37signals),已穩定度過了15個年頭。來聽聽Basecamp CEO和共同創辦人Jason Fried分享Basecamp是如何一路以來以許多打破常規的經營策略發展至今!

Image Credit: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