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轉趨「漸進式創新」,當務之急應先厚植「軟」實力!

蘋果轉趨「漸進式創新」,當務之急應先厚植「軟」實力!

photo:FalkoMD/flickr

 

用「逝者已矣,來者可追」來描述今天的Apple最恰當不過。

曾經能讓人張大嘴說「wow」的Apple已隨那位夢想家一同逝去,但他留下的遺產:1,466億美元的現金(2013年Q3季報)、生意盎然的生態系、全球最有價值的品牌(BranZ 2013 )、才華洋溢的團隊、嚴密的專利儲備、強勢的自有通路與超強的議價能力。

從需求面來看,再算上高端市場與消費者心理的高佔有率,與廣大的忠誠使用者族群,任何企業只要具備其中一項,就足以成一方之霸;集以上優勢於一身的Apple從各方面來看都過於強大,即使成長動能趨緩,可是稍早的秋季發表會Apple照樣端得出讓人渴望擁有的新品──貿然唱衰「後賈伯斯時代」的Apple實是情緒大過理智的行為。

庫克的穩健實無可指摘

「漸進式」與「破壞性」創新孰優孰劣,在賈伯斯身後Google與Apple的消長可讓我們借鏡;但是批評掌Apple兵符的庫克作風過於保守有失公允,畢竟他不是賈伯斯。

庫克的策略是,與其冒著極大的風險推出企圖改變市場規則的創新產品,不如專心琢磨現有產品線,提升客戶的滿意度;即使強如賈伯斯也曾判斷失誤(例如Power Mac G4 Cube 與社群平台iTunes Ping),但對不像賈伯斯一樣受寵的庫克來說,倘若犯下類似的錯誤,對於Apple所造成的傷害只會更難承受。

但,現在卻是一手好牌的庫克徹底整飭Apple軟體的時機。

應用軟體與雲端服務是Apple最大的弱點

在2007年賈伯斯將原公司抬頭Apple Computer, Inc.中的「電腦」去掉,宣示了將營運內容拓展到資訊產品之外,服務與通路的範疇。但是往這目標一路走來跌跌撞撞,Apple在優秀的實體產品之外,雲端服務與應用軟體的表現確實乏善可陳。

Apple產品在過去十幾年,一直以炫目的光芒掩蓋了軟體方面的不足。雖然Apple的本家應用軟體也有佳作;但除了不可替代的OS X以外,Mac平台與其生態系統,因為技術限制、使用者數抑或是Apple特意使然,永遠都有比本家更好用的第三方替代產品。

應用軟體在Apple擅長的設計下,介面優雅,直觀好用,但是技術層面卻百廢待舉:例如iMessage會漏接訊息、AirDrop不能在OS X與iOS裝置間交換檔案、雲端同步處理牛步化…等等層出不窮讓使用者詬病的問題。

現在每台Mac上都安裝了Skype、Chrome、Office、Dropbox、Thunderbird… 等應用軟體,這對把使用者體驗當成核心價值的Apple無啻相當諷刺。

其中尤以iCloud最令人失望。這項產品的定位一直曖昧不明,它究竟是iApp(iLife、iWorks套裝)的雲端基礎建設,抑或是一項獨立的雲端儲存方案產品?

以前者的角度來看,它的「一籮筐式」檔案管理未免太過差勁;從後者來說,它的效能僅算「堪用」而已,更糟糕的是,與其它競爭者相比,iCloud的性價比實在太差,即使使用者願意付費升級,它也不會是首選。

當Apple無法在硬體上立即取得轟動。著手翻修旗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軟體產品線與服務,讓軟硬體完美整合,提升使用者的滿意度實乃當務之急。也是轉向「漸進式創新」Apple的唯一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