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人眼裡的太陽花 (上) - 顛覆代議式民主的魔獸世代

資訊人眼裡的太陽花 (上) - 顛覆代議式民主的魔獸世代
 
330 這晚,林飛帆在結束演說後,對著現場所有的參與者說道:「大家不要再繼續望著我們,請大家站起來轉身離去」。接著,現場轉播的鏡頭照向一個個起身離去的年輕身影。我的視線模糊了,著黑衫的人群在眼中暈散開來,一個個在夜空裡消失...。
 
我恍然大悟,眼前的不是示威的群眾,不是年輕的學生,而是魔獸世界裡的矮人、夜精靈、地精,是各種不同職業的戰士、法師、術士... 群聚在一起,大家的共同的目標就是打敗怪物。一條條的連接線把這些角色串聯起來,形成一個牢不可破的網路,這個網路又大又深,綑成了一朵厚厚的「雲」。這朵雲讓怪物看不清底細,摸不著方向。這朵雲颳起大風下起大雨,把怪物們打得七葷八素。

 
資訊人眼裡的太陽花 (上) - 顛覆代議式民主的魔獸世代
魔獸世界
 
在我們的1980、90年代,參加營隊、踏青、聯誼花掉學生大部分的休閒時光;但是在 2010 年代,宅在家裡打線上遊戲才是「正常」的交誼活動。「魔獸世界」是過去十年裡最具代表性的線上遊戲,這個遊戲充分發揮團體合作和網路社交的功能。在虛擬世界裡頭,每個人都是匿名的英雄,但又必須藉由團體合作貢獻一己之力,發揮各自的專長一起完成任務。在遊戲裡頭自由地結識各方人物,在虛擬世界裡禍福與共。這裡不需要選議員,不需要選市長,不需要選立委,不需要選總統。
 
公眾和媒體已經發現這次學運利用大量的資通訊和網路科技,開創出不同以往的效果;但還沒搞清楚:這個學運的組織本身就是一個網路。參與的學生各個都是網狀結構裡的一個節點,一個玩家。太陽花學運的玩法就像個魔獸世界。在這裡,沒有不出一世的菁英。組成部落的玩家自成一個綿密的網狀結構,一對一的連結,沒有階級,地位平等。玩家所追求的是透過自我表現,來獲得同儕的肯定;在網路上被奉為神人,是最大的報償。
 
魔獸世界的虛擬部落放到了現實社會,就幻化出「黑色島國青年」、「公民1985」、「g0v」、「3621 / 4am.tw」... 各種身懷絕技的團體。這些團體鮮見喊水會結凍的魅力領袖,也沒有各擁其主互傾較勁的山頭,組織的整合緣自於志趣相投,組織的分化也來自理念的異同。雖然媒體把林飛帆和陳為廷視為太陽花學運的領袖,倒不如說他們是在這個聯盟(Alliance)裡頭被賦予了首領的角色,只是在群體裡發揮自己的專長。
 
參加活動的成員透過網路動員,透過網路通訊,透過網路宣傳,透過網路決策;這裡不盡然是具象的「網際網路」,更多的是「人際網路」。它不是個數人頭的團體,沒有人能夠算出這個組織的人數,沒有人知道這個團體的周界有多大。只要每個節點裝載了相同的通訊協定(Protocol),這個網路就可以自動開始運行,不需要手動指令。這是個「網狀」(Mesh)形式的組織 (下圖)。
 
資訊人眼裡的太陽花 (上) - 顛覆代議式民主的魔獸世代
點對點連接的網狀網路
 
網狀民主運動顛覆了以代議民主為基礎的美麗島、野百合、和紅衫軍。它不僅挑戰立法院的代議制度,也推翻傳統的代議式民主運動。去年「全民1985行動聯盟」的八月雪所集結的白衫軍是這種網狀公民運動的濫觴。短短一年,這個新型態的運動模式已成熟到令人刮目相看。不管是被挑戰得瞠目結舌的執政黨,在一旁手足無措的反對黨,甚至是緬懷舊日時光的美麗島世代、野百合世代。跟不上腳步的,都會站不上這個舞台...喔不,可能是再也沒有舞台。
 
回顧一下,1990年代的野百合。當時的學運組織是從基層往上發展出來的樹狀組織。組織的主要基礎是各校基層的系代表(最基層的代議士)所組成的代聯會,再加上政論社團成為各校的學生領袖,然後跨校組成全國學生聯盟,再往上選出決策委員會。當時的學運組織是一層一層往上發展,決策委員會本身就是代議制度的最上層,由這個委員會發號施令、推動訴求。在民主正發芽的時代,這是最簡單且容易接受的民主制度。
 
代議式民主建構層層節制的樹狀結構,對於魔獸世界裡的年輕人來說,實在過於遲鈍,容易腐化。代議制度所強調的少數服從多數是否是真民主?在選票區域散佈不均的狀況下,用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證明:整體的多數並不一定代表多數的議會席次。此外,在代議制度裡,贏得選舉才能成為代議士或領袖,很容易造成派系的集結、利益的交換、結盟和背叛...在在都是惡性的慣例。台灣民主開放了20幾年,立法院裡議事效率的低落,政黨間的利益交換,代議士的懶惰推諉... 完全讓年輕人對代議民主失去信心。
 
資訊人眼裡的太陽花 (上) - 顛覆代議式民主的魔獸世代
 黑子 x 6,白子 x 9,但黑子佔議會多數,黑子成為主席。
 
魔獸世界裡的學生們則不遵循代議制度,參與的成員打破樹狀結構,個體和個體透過網路通訊(PTT、Facebook、Mobile01..)直接溝通和參與任務。這個網狀結構的基礎是共同的興趣和意志,不是少數人的領袖魅力。以資訊技術的眼光來看,這彷彿是從以前的主從式(Client-Server)架構進化到對等式(Peer-to-Peer)網路架構。網路節點開始無限制拓展,每個節點都不會閒置,沒有控制中心,任兩點都能互動,大大加速通訊能力,更有效率地使用系統資源,也不容易因為單點失效(Single Point Failure)而被催毀。兩個意志相近的次網絡,只要有了部份成員的連結,馬上合併成一個更大的網。當某一個區塊和大家意見相左,也隨時可以分割,自成一網。
 
我們在太陽花運動中,看到了不同社團的自動結合互補(4am 的媒體行動),也看到成員意志分歧時部份組織的突變和分化(佔領行政院)。這當中不需要通過權力中心來整合協議,一切自然發生。這就是網狀型組織架構的特色:只要個體的「通訊協定」對了,網路就通了;把個體的路由設定改了,網段就會分割出去。
 

作者:凡夫,旅居瑞典的資訊人,業餘的社會觀察者。經同意引用於癮科技,文章引用於作者的部落格「冷冽的烏托邦

延伸閱讀:

用 Android 看太陽花學運電視直播最棒的APP:AMO TV

↓↓↓↓↓↓加入癮科技粉絲團,有更多歡樂有趣的科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