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資料是一種文化

作者:
瀏覽:276

開放資料是一種文化 (2014-10-31)

投稿於 台灣開放資料聯盟 ODA ,趨勢觀察家
http://www.opendata4tw.org.tw/article_detail.php?id=8&aid=62

       開放資料在台灣推行了幾年,有不少人,甚至是要推行開放資料政策的單位或公司,還不清楚其定義,維基百科上對「開放資料」這詞,開宗明義即說『開放資料指的是一種經過挑選與許可的資料,這些資料不受著作權、專利權,以及其他管理機制所限制,可以開放給社會公眾,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版使用,不論是要拿來出版或是做其他的運用都不加以限制。』(1) (2),這句話最重要的精神就是「FREE」,而Free 的涵義就是自由、開放、免費、無償、自在、、等,而資料的來源、格式、技術、屬性則屬於比較次級的問題,簡而言之,組織與單位想要實作開放資料的政策,連 同組織都必須帶有 Open 與 Free 的精神,才可能成功與到位。

以下就我在台灣倡議開放資料的經驗,對政府、商業公司兩個不同方面,來簡單論述:


 
政府:
       如果開放對社會而言是一種文化,對國家而言是一項政策,對國際而言是一個浪潮,那麼如以政府的位置,來論開放資料這項政策與文化的推行,不應該只有在單 一府院或在中央推行而已,我國的中央組織屬於「一府五院」架構,故應該是一府五院都需以開放的態度,並以開放資料為方式來面對這個浪潮,故由此而知,開放 資料並不該是僅僅只有行政院在推動而已,而行政院推行的方式,是交由國發會去擬定與進行官方的政策,並由經濟部工業局推動民間的應用與加值,這樣的層級與 方式,目前看起來是有讓一些部會與單位動了起來,但這樣會將政策侷限住在行政院,並且導向商業需求而已。其他的一府五院各部會與地方組織,是否也該推行這 項政策呢?
 
       開放資料是一個浪潮,美國官方在推行這項政策,是由總統歐巴馬發布行政命令,要求聯邦政府政府的資訊應該要開放,我國這幾年也跟上國際的浪潮,推行開放 資料政策,但是很少看到比較高層級的官方,來論述幾個問題:為何我國要做開放的政策? 開放對我國未來的發展會如何?開放是否屬於我國的基本國策?我們是否該思考,並且多論述我國的開放政策究竟為何?絕對不是只有討論該如何加值應用,只以經 濟規模,當成主要的考量,這樣太狹隘了,也完全誤解開放資料的本質。
 
       我認為開放的政策與文化,的確能將我國帶往更文明的社會,目前看來,「開放資料」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與手段,因為在一個更文明的社會,政府施政透明 度、施政效率、公共基礎建設、公共政策制定、商業利益、產業價值、社會公益與正義、文官制度與文化…各方面的指標,是可以全方面的提升。
 
開放政府的情境:

  • 施政的透明度與施政效率,因為開放自然可以提升不少
  • 更多公務人員從事更高階的管理與決策行為,不再需要日以繼夜的只為了將資料做成一份報告或資訊,因為只需要將資料開放出來即可,文官的制度與文化,將會有一定程度的革新。
  • 政府跨部門之間,如需資料使用,減少大量的申請與公文往返,自然可以提高施政效率。
  • 政府官方不再是資料的擁有者自居,甚至是資料的特許應用者,而是民眾託付的資料管理者,從事原本政府擅長的管理工作,而非特許應用。
  • 初期推動開放資料的政策,資料格式不是太重要,開放的心態比較重要,如果資料格式是老舊的,甚至是紙本印刷品,只要願意開放,自然有人可以清理資料,甚至培植出處理資料的商業生態。
  • 官方常問:「你要什麼資料?」 民間常問:「你有什麼資料?」 ,其實這不是資料有沒有的問題,而是制度與文化的問題。


商業公司:
      商業公司的本質就是獲利,目前在台灣提到開放資料,對商業公司而言,似乎只會聯想到官方釋出的標案、輔導案或是活動案,有不少朋友曾經問過我,開放資料到 底該怎麼獲利?其實剛剛提到官方目前的需求,所釋出利益都是短期的微小利益,真正長期巨大的利益藏身在你原本企業的業務之中。請想像一下,把資料當成水, 政府的資料(Government Data),就像是政府才有能力蓋的水庫、自來水廠還有管線,當他蓋好後,將水免費(或是極為低廉)給釋放出來,這就是開放政府資料(Open Government Data),官方目前正在建立平台與清理資料的基礎建設,就像是蓋水庫與鋪設自來水管,這些釋放出來的利益,大部分都是標案,一般的企業與公司,是比較難 以取得這個利益的,通常是原本就會蓋水庫或是鋪設水管的公司有辦法拿到。
 
       但是水庫總是會有蓋好的一天,剩下的利益只剩維護費用而已,所以才會說那是短暫的利益,而當水可以快速方便的取得,想要賣水、賣飲料、賣冰棒、洗車、灌 溉、料理…會有千萬種生意可以做,這個時候,你應該專注於你原本企業的強項與能力,因為開放資料後,每個人都可以取得相同的資料,如果只是單純的拿這樣的 資料來應用,是難以建立與其他公司的競爭門檻的。但是如果你能將這些資料與你原本業務作結合與強化,並且產生新的資料甚至資訊,這才是真正商業公司可以賺 錢的地方。
 
       再者,除了把焦點放在政府的開放資料以外,其實商業公司自己本身也有不少資料,是否要推行開放資料的政策,可以值得思考,當你提供愈多資料出來,將會越 被依賴,越被依賴的企業,則是商業公司存活的重要指標。尤其是擁有大量舊資料的企業,可以多思考你原本的核心業務是什麼?開放資料是否可以當成新的商業戰 略武器使用,增加市場的競爭力,甚至新的產品,而不是僅僅侷限把資料當成商業機密來思考,在新世界那一端,會有新的規則與對手。
  
      尤其在開放資料的環境,對於擁有高度使用資訊技術的公司更是有利,只要你擁有更多資訊流,將足以有能力,與傳統世界擁有強大資本流的對手競爭,而且世代更 迭的速度會加速很多。當然也看到不少跨國的商業巨擘,擁有強大的資料處理能力,這也將會是一個巨大的競爭對手。
 
開放資料的商業公司可能類別與商業模式:

  • 建置商:開放資料格式清理與平台建置維護。
  • 流通商:提供資料發佈,流動。
  • 顧問商:資料分析,產生資訊、洞見,提供企業決策
  • 開放資料當成企業品牌維護手段。
  • 以資料品質、數量、時間等方式進行差別收費。
  • 提供新形態的服務或產品。 

       以上可知,政府與公司,在面對開放資料的面向與考量是絕對不同的,有朋友說,開放資料就像淘金熱,賣工具給淘金的人,說不定賺的比去淘金的人還要多,初 期看起來是這樣的沒錯,提供資料建置與處理工具的公司,初期的確可以賺到一桶金,但是資料的產生與應用是無盡無限的,資料比較像是水,型態多變也可流動, 影響人類的生活,也會比黃金重要很多。現在與未來人類的生活,跟資料有重大的相依關係,開放資料是一種政策,也是一種文化,現在的我們都是為了下個世代在 做準備,真正可以享受到開放的生活,是下個世代的人們,但是責任在我們這一代身上。
 
 
註:
(1) 開放資料:中文 http://zh.wikipedia.org/wiki/開放資料
(2) Open Data : English http://en.wikipedia.org/wiki/Open_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