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何大一博士的成果外,這裡還有其他值得大家關注的 HIV 治療訊息

除了何大一博士的成果外,這裡還有其他值得大家關注的 HIV 治療訊息

圖文引用來源:The Verge(早期治療)、(基因治療

因「oo案」無端被捲入國內政治風暴、還被冠上「數字人」稱號的 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治療先驅何大一博士,近日所發表有關 HIV 預防性治療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國內媒體的大肆報導(可參考《蘋果日報》的介紹);不過近期除了何大一博士在相關領域持續衝鋒陷陣外,國外也有不少團隊在為 HIV 療法努力中,以下僅跟大家分享當中的兩則,一為針對受垂直感染幼兒設計的早期治療法,另一為利用轉殖基因改造(剔除特殊蛋白轉譯基因)的白血球療法。

首先是針對受垂直感染幼兒的早期療法;研究人員在過去一年間,先後為兩位嬰兒施行積極療法來對抗 HIV,即讓嬰兒在出生後立刻以成人使用的 AZT、3TC、nevirapine 等抗 HIV 藥物投藥,成功讓兩名嬰兒在療程結束後呈現 HIV 陰性(即病毒單位數量降至無法檢測的狀態)反應;但研究人員也表示這並不代表嬰兒已經痊癒,僅為症狀獲得緩解,以防萬一未來仍舊需要持續以抗 HIV 藥物投藥。

而這聽起來有點過於積極的療法,主要是因為部份受 HIV 感染的孕婦,在懷孕過程中未依照醫生指示服藥,導致嬰兒遭 HIV 感染的風險增加,故研究人員才打算透過療法的改變,來確保每位高風險的嬰兒能夠盡早接受治療,將受 HIV 影響甚至導致死亡的風險降至最低。

該團隊除了宣佈這項早療法的初步功效外,也證實將於接下來三個月陸續對五十名(目前尚未出生)嬰兒,在出生後 48 小時內進行早期積極治療,若也能夠得到同樣的結果,將有利於該團隊將這項療程推廣到更多醫院;不過除了療程內容過於極端外,醫療團隊也必須持續(長則多年)對嬰兒進行後續追蹤,確保他們不再受病毒影響,故也有人質疑是否在實際的推廣上會有困難。

而另外一則消息方面,科學家最近成功以剔除基因的方式,讓感染 HIV 患者體內的白血球(CD4 T-細胞)對 HIV 具有一定抵抗能力;至於怎樣讓白血球對 HIV 產生抵抗能力,主要是透過將白血球中一種負責轉譯 CCR5(!)蛋白的基因剔除,該蛋白為 HIV 進入白血球內部的主要通道,藉此讓 HIV 不得其門而入;而將該基因剔除,並確認沒有對其他主要基因受到影響後,再重新透過輸血的方式將白血球輸回患者體內。

而根據後續的觀察結果,剔除 CCR5 基因的白血球確實比其他白血球要更能抵抗 HIV,即便在停藥的患者身上,也可以觀察到基改白血球能夠存在較長的時間;不過這樣的作法並無法將患者體內的 HIV 消滅,僅減低 HIV 潛伏體內時對白血球的傷害,因此這些病患仍舊會呈現 HIV 陽性;不過這樣的療法確實可以說是為將來的 HIV 治療開啟另一扇大門,因為接受實驗的 HIV 病患體內的白血球在輸血後一年仍舊能在體內存有一定數量,同時病患療程後的反應也普遍不錯,僅有一名患者在療程後出現冷顫、關節疼痛及發燒等症狀,但在幾天後也獲得舒緩。

不過研究人員也坦承目前還是在起步階段,因為該療程目前尚未看到更長期的效果,參與實驗的病患也須接受研究人員及醫療人員的密切觀察;至於下一波實驗將在今年四月份開始,研究人員將給予參與實驗的患者更高劑量的改造白血球;而雖然這項療程的目的不在徹底治癒 HIV 所引發的疾病,但至少能夠讓患者(的白血球細胞)對病毒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