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獨人牲:你為什麼要放棄治療之你憑什麼認為別人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

龔獨人牲:你為什麼要放棄治療之你憑什麼認為別人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

最近,某台灣大廠大老宣稱公司打算轉型,並且師法話題不斷的小米手機的商業模式,看到這則消息,忽然眼前一片昏眩,好像有種差點提前中風的前兆...回顧台灣廠商的商業模式,多是追隨著國際的趨勢隨波逐流,什麼成功了就一窩蜂搶著做,要不就是一群自 High 的產業大老跟政府官員拉著國外知名大廠大喊要產業升級、引領世界潮流。

筆者只想說一句話...什麼複製企業與名人成功經驗的最討厭了!小時候被要求看偉人傳記,國高中學生時代暑假翻名人成功經驗,大學沒事翻有興趣的企業歷史,看到後來回過頭去想,即便知道他在怎樣的情境因為什麼方式而成功,好像也沒辦法如法炮製,就像整形成林志玲,也不會變成一樣有娃娃音的超級名模阿!友人表示不然整成黑暗志玲姊姊好了

喜歡閱讀成功史並且解析為何而成功這點並沒有錯,不過市面上的這些報導或是回顧,很難將當時所有的情境做完整的敘述,甚至許多的報導都只針對階段性的成功報導,然而後續決策錯誤引發的狀況就不見得會追蹤下去。

舉例來說,筆者看過一本敘述 90 年代賓士合併美國克萊斯勒集團的故事,把故事的前因後果講的相當完整,對於賓士如何鎖定克萊斯勒、如何架空克萊斯勒董事會高層,把對等的合併轉為實質的併購的經過敘述成賓士的大勝利;然而幾年過去,克萊斯勒成長了,反而賓士卻苦於當時的車種設計瑕疵而毀了名聲,最後反而被迫再切割,只看那本書根本不會知道。

龔獨人牲:你為什麼要放棄治療之你憑什麼認為別人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

回過頭看看台灣產業的狀況,台灣要製造有製造,要技術有技術,有著靠代工產業聞名天下的輝煌歷史,然而至今的台灣品牌卻依舊載浮載沉,台灣在全球性技術規範的主導仍受制於人,但反觀在差不多時間起步的韓國,甚至更晚起步的中國,在國際性品牌或是國際標準的主導能力卻都在台灣之上。

有人說,是因為台灣人口少,本身成不了規模經濟;然而觀看過去台灣品牌廠的策略,多半胳膊是向外彎的,同樣的產品台灣價格沒有優勢,也不像日本還有國內的豪華特規版,發表上市甚至也晚於海外;就有人說了,人口少根本不是問題,芬蘭就孕育了 Nokia 以及 Angry Bird ,瑞典也有 Erricsson ,這兩個國家人口也沒台灣多,看來人口也不是問題。

龔獨人牲:你為什麼要放棄治療之你憑什麼認為別人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

真的看台灣產業的問題,每個人都不安於室想當龍頭,先從簡單的說起好了,當蛋塔火紅時,台灣處處可見蛋塔店,但台灣人真的那麼愛吃蛋塔?最後就是一堆蛋塔倒閉;從產業的歷史看,不少廠商的子弟兵熟悉整個商業模式後就選擇自行創業,創業不是不好,然而市場容的下那麼多相近的產業嗎?

多個廠商死到臨頭仍情願各立山頭的情況恐怕也是台灣廠商的壞毛病,想當年 DRAM 正紅時,台灣有多少 DRAM 廠?當 DRAM 開始下滑,政府單位號召 DRAM 產業團結,還有 DRAM 大老說它們公司可以自給自足不需與人整併,結果 DRAM 產業泡沫化,又要求政府搶救 DRAM 產業。

當然追根究底,就是多數的台灣產業都沒有未雨綢繆的前瞻性計畫,多半技術研發的進度多是處於被動的狀況,海外什麼紅了才跟進,有長期合作的國際大廠喊了什麼趨勢才願意著手研發,當然台灣廠商研發實力不弱,多半都能在很短的時間跟上進度。

例如筆者就聽過某家日系 IC 廠談台廠,它們花了三年設計的 IC 架構,台灣廠商只消不到半年的時間就能夠做出一樣甚至更出色的 IC ,早期它們也著手進行侵權控告,然而等到判決下來對方都已經賺了好一手,到最後乾脆也放棄訴訟,專心在台廠還沒複製完成前先把市場打下來再說。

龔獨人牲:你為什麼要放棄治療之你憑什麼認為別人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

總之台廠的研發實力是有目共睹,然而前面提到多半都是屬於被動的研發狀況會有什麼問題?以大趨勢來說,只要概念、趨勢是對的,通常最先做出來的廠商會給人最深刻的印象,其後的廠商就只能成為追隨者;以潮牌耳機為例, Beats 最先炒紅潮牌耳機的市場,後來不少廠商也學著如法炮製,但是即便 Monster 跟 Beats 分家,多半消費者只記得 Beats 。

不重視先驅研發的結果就是難以取得獨一無二的市場主導地位,只能不斷加緊腳步跟著趨勢前進,然而近年大環境也變化的很快,不少二十世紀的龍頭在新世紀隕落,像是 Motorola 、 Nokia 等,或者雖在二十一世紀仍有其地位,卻不再是獨一無二的龍頭,像是微軟、 Intel 的 WinTel 陣線不再獨領風騷。

在這個產業轉移的年代,台灣的 PC 廠多半依舊相信 PC 還會有重返榮耀的一天,的確, PC 不可能真的消滅,而且以廣義的 PC 來說, PC 確實是繼續成長,只是此新時代 PC 不再是這些 PC 廠熟悉的桌機、筆電,取而代之則是行動運算設備與傳統 PC 瓜分原本的 PC 應用,而且行動運算設備與人的親密度遠大於傳統的 PC 。

龔獨人牲:你為什麼要放棄治療之你憑什麼認為別人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

在行動運算革新開始起步,台灣傳統的 PC 廠不知道是輕視或是根本無視這樣的趨勢變化,等到現在連 Sony 都放棄 VAIO 的時刻了,才好像待在辦公室太久根本沒留意外面早已天黑一樣,紛紛驚覺行動運算已經嚴重影響到它們賴以維生的 PC ,才又開始像無頭蒼蠅一樣的開始研究別人的成功模式。

現在台灣產業還一窩蜂的要投入雲端運算、 5G 技術,一直強調台灣有絕佳的硬體實力,不過好像都忽略了 Google 根本不是硬體公司, 5G 技術連 GSMA 都還沒制定標準規範。搞的好像這些產業只要懂硬體、懂技術就很好做一樣。

龔獨人牲:你為什麼要放棄治療之你憑什麼認為別人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

在根本未深入了解別人的成功條件,也未審視當前的時空環境,只是單純囫圇吞棗的結果,所以我們聽到了某產業大老驕傲的說因為神回到天上所以凡人可以公平競爭的言論,還有"我們還有內建標準 USB ,怕了吧"的平板電腦,看到根本不是自主研發還編了一個故事好像煞有其事的手機(最近某湯鍋也揭穿故事造假,看來唬爛也是必備技能?)

現在說是要複製小米的模式,以台灣的現況真有那麼容易?先不要管小米沒事就被秒殺手基是否是飢餓行銷,為何小米的商務模式可行?首先小米在中國原本是以撰寫第三方手機 ROM 作為開始獲得玩家好評,並且累積不少社群互動的基礎,才轉型為軟硬體廠商,一切的基礎是基於社群,而後才漸漸拓展到網路商務模式。

另外還有一點,不少廠商也跟進小米要做高規低價手機的行列,而且來頭也都不小,不過別忘了小米還有一個強項就是系統調校,撇開它的 UI 與功能也許會看到不少熟悉的影子,然而基本的使用體驗、不斷從使用者反饋調整的更新,又有幾家廠商能這樣做?

龔獨人牲:你為什麼要放棄治療之你憑什麼認為別人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

小米雖不敢說空前絕後,然而要以第二個小米為目標恐怕是有實行上的困難,首先講出這句話的公司是以製造業為本的基礎就與小米以軟體與社群行銷不同,隔行如隔山,偏偏台灣不少以製造業起家的大企業對於軟體不夠重視,社群行銷又是一竅不通但又一意孤行,而且台灣的風俗民情也與中國不同,想要原封不動複製它的成功模式恐怕是胸多擠少凶多吉少。

真的要說這些廠商心態糟糕的地方,就是沒有成為”獨一無二的我”的決心,永遠都是以成為誰誰誰的第二為目標,套一句冷氣機廣告的台詞:因為第一早已決定,它們只能爭第二;市場通常只會記得老大,頂多想到老二,偶而憶起老三,老四之後?誰在乎?就像奧運頒完金銀銅牌之後的名次還有幾個人認為很重要的?

龔獨人牲:你為什麼要放棄治療之你憑什麼認為別人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

當不了創新先驅者,只是隨波逐流的廠商,就像每一期都買樂透,然後永遠都差一個號碼中獎一樣,結果還是沒有中獎。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把別人的成功作為目標是很好,不過這畢竟跟跑步呼吸不一樣,不是你作什麼我也跟著做就好,更何況同樣跑步呼吸會有快有慢,還會有人跌倒,別忘了照著女明星整形也是會因為手術技術不良反而越整越糟啊。

如果真的還有心要永續經營,請好好的看清現實、把遠光放遠一點再出手吧。不要再羨慕別人的成功,更何況成功過程必伴隨著陣痛與隱憂,難不成這個也要照抄無誤?最近數度與幾個廠商、媒體同業朋友聊到,台灣技術、人才都有,不少知名技術也是來自台灣(例如 Wii 的體感專利研發、剛被併購的 Whoscall ),為何品牌總是做不起來?如果掌握台灣產業命脈的幾個大老不正視問題,依舊鬼遮眼,就莫怪為何過去的成功模式不再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