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看過的書:35本

2011年看過的書:35本

讀書歷程:習慣的建立不需要跟隨工具

今年目標看50本,結果達成 35 本。

  1. 我談的那場戀愛》,Alain de Botton。作者的成名代表作,可說是「最知識份子的愛情書」,從男生的觀點把兩性關係解構的非常透徹。不過弔書袋有點吊的太嚴重了,另外 90% 的男生在經歷兩性關係時不會也無法想這麼多的因果、邏輯和理論。不過真的想要瞭解愛情這玩意的話,看 《我談的那場戀愛》比一般書架上面那些談感情的書都還精闢多了。我想我看得太快了,所以不能慢慢咀嚼,如果有一天,再來看一次,我覺得會有更多的感受才是。

  2. 村上朝日堂是如何鍛鍊的》,村上春樹●安西水丸(畫)。村上大叔的隨筆真是有夠好看的,看著看著會不自覺地跟著對書中的內容點頭喔~看完連寫廣編稿都想寫成「村上朝日堂」這種專欄上的隨筆,如果在癮科技的廣編稿上看到某篇文章會有一種「阿,這個文句有點不順,而且還帶有小脾氣」這種任性的筆法的話,一定是受朝日堂的影響啦~不習慣村上春樹長篇小說的自由、疏離與莫名其妙地重疊世界觀的話,看村上的專欄肯定非常有趣的啦~

  3. 《今天也要用心過生活》,松浦彌太郎。滿簡單的小書,看的時候會有一種「我也來這麼實踐吧!」的想法,但隔天馬上忘掉書上的東西回歸到原本的自己。因次這次在看這類生活作法的書時,就把覺得認同的部份打勾,反對的部份打叉。有緣的時候再回頭看認同的部份。

  4. 設計日常生活:如何選擇安全好用的日常生活用品》,Donald A. Norman。認知心理學的經典,很可惜翻譯沒有翻的很好,很多理論的內容沒有翻出意義只翻出字義。但對於瞭解什麼才是真正的「設計」,而不是把設計當做美學,這本真的解釋的非常清楚。設計最高的境界,那個被你設計的「東西」,使用者看到就自然而然知道怎麼使用,或者是使用者在嘗試使用的過程中,這個「東西」或建構出一個小系統,讓使用者漸漸學習到怎麼使用,當然,這個東西如果可以好看的話那就更好了。在這個時代中,好設計的順序是:1.不傷地球 2.好用 3.好看,蘋果做到了後兩者。

  5. 《阿Q正傳》,魯迅。這是我第一本在手機上看完的小說,也是華文百大小說第一名。老實說,非常不好讀,不夠瞭解民初的背景,魯迅其實在其中引用很多經典,但礙於手機的介面很不容易看後面的註釋,許多篇章只能感受其中的氣氛,但無法讀進骨子裡。比起錢鍾書的圍城難讀許多,再過幾年要回頭再讀讀才是。

  6. 《Google時代一定要會的整理術:連結人腦、人性、科技,有效掌控資訊與思緒》,梅瑞爾、馬丁。這本書對我們這種很習慣用網路服務的人來說,其實沒什麼用。倒是前面一些對社會制度的看法,例如為何我們要朝九晚五上班、讀書的時候要有暑假的原因挖掘的滿清楚的,也才知道我們現在深陷一般生活規律的荒謬之處。

    另外有一點也滿值得提出來的 - 平常的時候要不停鍛鍊冷靜和理性的能力,否則真正遇到大事件的時候,往往因為我們失去理性,而作下錯誤的判斷(例如書中作者的女朋友,因罹患癌症,卻因為作者的失去理性而無法順利在醫院辦妥各項手續)。此外這本書某些部分也有和《Getting Things Done》相呼應,簡單來說就是瞭解自己的能耐,規劃自己一天可以做的事情,如果超過自己的能耐,那就丟到明天和明天過後吧!否則放在心中只是徒增壓力,反而無法讓腦袋有靈敏思考的能力,事情更不能做好!

  7. 《找到雪球股, 讓你一萬變千萬 這樣活用巴菲特,領薪水照樣理財致富》,溫國信。
  8. 《圍城》,錢鍾書。
  9. Facebook臉書效應(The Facebook Effect)》,David Kirkpatrick。文章中我最想闡述的觀點是:從人們既有的行為模式中尋找困難點,而這個困難點又可以透過網路來突破。接著你擁有散播的火種。這兩項或許是經營網路社群最關鍵的關鍵。

  10. 《菜市場美感》,王信智、丁芯瑜。非常ㄍㄟㄅㄞ的一本書,某種圈子的人或許會喜歡這本書。作者努力把用某種設計的氣氛來看菜市場這件事,殊不知菜市場上面的人壓根沒想過這些事情。寫書的人在實力上當然有兩把刷子,但太喜歡把文字也「設計」化,讀起來實在有夠壘墜的。幸好當初買這本書還送上兩杯拿鐵,不然應該會覺得蠻嘔的。最後的食譜的部份反而比較容易讀下,但這部份也跟菜市場最沒有關係。
     
  11. 《創意的生成(A Technique for Producing Ideas)》,James Webb Young。這本書雖小,但絕對可列為我心中的經典,也解釋出我人生中一些思考>>產生創意的經驗。書中只有一個地方是沒有原理的,就是「放空」這個部分,沒有說明為什麼要這麼做。我的想法是「放空」這個過程就是要讓左腦開始處理你的組織。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的人,願意探索的人,願意重新組織思考,以及思想著陸的人,才能產生最棒的創意~

    [問題]網路圈永遠有看不完的新趨勢新文章新增資訊息新成功案例,但有分享給朋友前一定要先想想:「這對他的核心價值有幫助嗎?」否則是指擾亂你朋友的目前的進度。有時候一個start-up亂成一團的關鍵就在這裡。
    [答案]資訊沒有按部就班地進入自己的思考系統,又自己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閱讀資訊中」,整理、思考、拼圖、難產、放空、著陸世界這些流程所付諸的心力太少,變成頭大尾小的狀況。

    2011.04.08 這本書是真的!我再度感受到創意的生成的流程!

  12. 《美學的經濟》,詹偉雄。小八卦:詹大哥寫美學經濟真正的原因,是要說服他老婆可以讓他買很好很貴的東西放在家裡。

  13. 《老貓學出版》是我第二本在手機上讀完的書(第一本竟然是魯迅的《阿Q正傳》)。更確定手機成為電子書閱讀器的難度,你裡面的文章許多部分我都很有感觸(畢竟五年前我還只是一個,懷抱當PCHome或數位時代雜誌編輯夢想的研究生),但礙於在捷運、排隊等各種實體情境中,我無法作任何筆記,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書籤」,但這些對我來說珍貴的靈感總是一閃而過,回到可以作事情環境的時候,早就一閃而光了。因此我大膽的說句,可以移植到手機上閱讀的書本,只有:
    • 言情小說
    • 吳但如或XX專家集結幾十篇立志短文而成的書籍
    • 輕小說

    Cindy Hung 我覺得手機是輔助電子閱讀器(例如kindle)的好方法,但不是完全看完一本書的好工具,我的電子書通常是在kindle和手機之間交換看完的,排隊等車時看個幾頁,其實很方便,所以電子書一下就看完了。

  14. 《住宅設計解剖書》,增田 奏。如果你有機會買一間自己的房子,想必這是一生最重要也是最貴的消費。以前房子這件事情最重要的關鍵是地段,或者是室內裝潢設計。但其實最重要的是「房子適住性」的問題,你的身高和桌椅高度,房間內的動線,陽光灑進來冬天要溫暖、夏天要防曬的話窗框怎麼設計。空氣在屋內如何流動,空間如何像拼圖一樣組合,剖面圖又要怎麼看...種種的重點,都是一般講房子的書沒說到卻是切身重要的事情。這本書第一次看一遍瀏覽就好,但真正遇到自己買房子的時候,裡面的內容就是最棒的參考工具書。
     
  15.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Michael Sandel。
    正義為何好看,首先是哈佛光環,在美國這本也是暢銷書。更或出版社「雅言」出的書對我來說就是保證。一人社長顏擇雅常會上NEWS98廣播的《張大春泡新聞》,聽她講書好聽的不得了,我就是因此看這本書的。

    當然書也好看!雖然從功利主義到康德論不是什麼創新的學問,甚至最後提出的社群理論也很像我們東方的家族觀。但《正義》對我來說好看的地方在於這些理論都講的很清楚,並用很現代的例子來詮釋,書本寫的過程中有一種理論演進的感覺。閱讀的過程一直和腦袋對話,真的是很棒的一本書!

    以行銷的論點來說,這本書有種「我正在看,我很有品質」的特質,所以不看書中的內容,也很適合成為一本放在包包中的裝飾品。除了放在人們的包包和書房中,正義和「誠品書店」的特質也很配,容易被書店搭配推廣。

    最後我想整個社會背景原因是,大部分人普遍認為我們所處的社會不公平不正義,但也只能講出政府無能、人民愛材冷血這些表象的素材,卻說不出這個社會現象背後的形成的原因。因此看到4這本書才會想要從書中找到答案。

    吳祥輝 Brian Wu的回應:「顏小姐的確是個了不起的角色 雅言 把極小的優勢 發展得淋漓盡致。」
  16. 《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彭明輝。
  17. 《教育應該不一樣》,嚴長壽。
  18. 《網路殺神Daemon》,Daniel Suarez。
  19. 《Web界面設計(簡體版)Designing Web Interfaces》,Bill Scott / Theresa Neil。
  20. 《社交網站界面設計(簡體版)Designing Social Interfaces》,Christian Crumlish / Erin Malone。
  21. 《高橋憲行企劃書聖經 》,高橋憲行。大師的企劃書一定要讀一下的,不過這本覺得不夠紮實,一些應用的表格還是可以看一下的。
  22. 《老房子新感動 - 東京生活空間再提案》,東京R不動產。終於看完了《老房子新感動 ‧ 東京生活空間再提案》,也確信我的眼光是對的,Andrew Chang所創立的雋永R不動產是真正不一樣的、像精品店一樣的房地產「媒介」。

    或許 Andrew身上還沒有設計師的養分,每天穿著西裝和仲介搏動、​扯下領間的扭扣和工班劃嘴,嘴巴很噪、汗水來不及被冷氣吹乾的夏​日裡,還不能播畫出真正的雋永R。

    所幸我看完了《老房子》,更相信要用我的腦、我的筆和我的每一句​話,為Andrew,為雋永R,創造出在台北市「感覺很有意思」​的「空間媒介」。發掘、創造、再生將是雋永一直走下去的信念。來​不及和Andrew確認,但相信他也會微笑著認同,關鍵字:
    1. 空間再生
    2. LOFT
    3. Full OPEN
    4. 像精品店一樣的房地產「媒介」
    5. 就在大家酒酣耳熟之際:「把一樓改成Cafe Bar吧!」
    6. 由快樂改造成倉庫
    7. 為大家帶來幸福的「分享式辦公室」
    8. 連樓梯間也產生了「表情」
    9. 工匠在施工時興奮了過頭,不小心連冰箱、冷氣機和瓦斯爐也包了進去...
  23. 如果高中棒球社女經理讀過杜拉克的管理學》,岩崎夏海。簡單易懂,看完後決定送癮科技團隊一人一本!
  24. 《比愛更多 - 美滿婚姻的三十五種選擇》,Jack&Carole Mayhell。婚前輔導看的書。
  25. 《歡迎光臨人類學》,Luke Eric Lassiter。想要瞭解人類學,從這本書入門相當不錯。這本書不停在告訴我們,要試著抽離自己的主觀來看待一切的事情。
  26. 《蒼蠅王》,威廉 高汀。當然還是我心目中第一流的經典,把人性黑暗面這件事情用小朋友的方式純化,可說是科學實驗室方法的小說演繹。
  27. 《簡報原力》,Jedi。這本書適合有一些對外簡報經驗,卻想要更上一層樓的朋友看,會把簡報這件事情有系統的架構出來,就如Jedi自己說的 - 這是一本簡報的資訊架構學。所以清楚了架構之後,自己還得努力填肉才是讓簡報精進的關鍵!
  28.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九把刀。
  29. 《上帝的指紋》,Graham Hancock。滿想買漫畫版再看一遍的。
  30. 《賈伯斯傳》,Walter Isaacson。我覺得超級好看,今天灶咖132的老闆問我好不好看,我覺得如果對電腦產業沒有些瞭解或興趣的人,其實會覺得這本書還滿平的。認同賈柏斯的圈內容,心中則有一幅賈伯斯的樣貌,如果和書上寫的不同,心中難免會有不喜歡的感覺。如果希望從賈伯斯傳看成賈伯斯成功學的話,也只會看到許多的怒吼,不免也會失望。

    對我來說,賈伯斯真的相當精采,如同在看一場球賽轉播,我們只看得到現場比賽實況、播報員的評論,全沒辦法聽到球員和教練第一現場的說話和心中的聲音。看賈伯斯傳,如同在這些蘋果產品的開發現場,裝了一套竊聽設備,可以得到所有產品背後的聲音。

    心中有些細微的疑問,也因為賈伯斯傳而消失,例如為什麼有黑色版的U2 iPod隨身聽,而且只有一台,沒有瑪丹娜版。
  31. 《瞬間之美》,Robert Hoekman。花了一年的時間終於斷斷續續地看完了,這是一本UX設計的進階書,HPX讀書會的同學會心領神會而且看得非常輕鬆,簡單來說,「網頁介面設計」是瞭解網站裡的各種元素,「瞬間之美」則是把元素組合起來的應用題,從書中可以看到作者對一個網站介面漸漸修改的過程,可以很清楚看到作者對一個UI心智的漸層,如何一刀一斧把一個原本不怎樣網路服務的UI改善成非常好的UI。

    這個觀念真的非常重要,在我讀研究所的時候,金毛獅王教授對我不厭其煩說的關鍵字「Continusly Improvement」,也讓我悟出一個作事的道理,如果當下沒有靈感的時候,先做就對了,每天以數量的方式來進展,但一旦東西完成後要在花等同的時間來作修正。這樣的辦法不適合天才,卻適合所有的普羅大眾。

    在讀《賈柏斯》傳的時候,在「音樂人:賈伯斯的生命樂章」章節中(P.576),說到了賈伯斯珍藏了一張經典CD〈Strawberry Field Forever〉。這是一首歌,這張CD則記錄著這首歌十幾次不斷修改的錄音過程。這是一首歌花了幾個月時間反覆修改,終於完工的創作過程。「這真是一個令人著迷的體驗。」(孟學真是天才!找到這段過程 The Making of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1966-67)!)

    老查(李全興)在臉書說到(2011.12.05):「昨天評App Star的決選,發現有許多一路到決選的App除了參考我們這些評審在初選時的建議之外,也不斷的根據市場的反應做改版。幾位評審都覺得這很棒,有一種一路看著這些App成長的感覺。其實經營任何事也是如此,一點一點的調整修正與累積,是讓good idea發光發熱的不二法門。」完全呼應了《瞬間之美 》的概念。

    看完了《瞬間之美 》,我已經非常確定一件事情要怎麼樣完成。

    poka-yoke:防止錯誤 - 偵測機制和預防機制 p.134。
  32. 《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Stuart Diamond。剛接觸這本書的時候覺得很棒,因為「Getting More」這個觀念是幫助你取得更多,而不是要贏,延伸出來的想法是在每次的「對談」中不一定都成功,但提高勝率就很棒。書中帶給讀者很棒的觀點是:瞭解對方,站在對方的立場來想,用正向的角度來對談。不要用權勢壓迫對方,要誠實,彼此信任,但之後需要帶有承諾。

    因此我就帶著認同進入這本書中,但目前看得過程中發現,這本書以「一個概念對應一個小故事」的方式進行,這樣的寫法對作者輕鬆,讀者也讀得輕鬆。但這不是我覺得最好的寫作方式,我寧願作者不要提出400個故事,最好四個故事,然後鉅細靡遺地寫出四個故事的細節,在每個細節中點出「對話」的原則。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只有一個故事,但裡面有四次對話,每次對話都中都有符合/不符合「Getting More」的原則,然後經由修正再進行對話,最後達到我們想要的結果。那就是一本精采的故事以及教學。

    我在想應該有這樣的電影?希望我遇得到。《魔球》這部電影,則是反例,裡面每一個對話,都違反了《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教你的方式。投直球不一定會失敗,雖然主角最後還是失敗了,是我們想要地那種帥氣地失敗,連拍灰塵的樣子都讓我們著迷。

    這本書舉的方法非常棒也有效,但有個關鍵要素沒有強調,在於「對談」的過程中需要一直保持「穩定的情緒」,這件事情其實非常難。難在於人的情緒一方面可以訓練,一方面也根基於腦袋的「右腦島」,右腦島愈小欲不容易被情緒感染,先天的部份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
    其實每一天我們都在談判。
    更進階的談判方式:這個世界上的人,大部分都不是談判高手,多讓遭週人瞭解自己,這樣在與談的時候會更順利,因為對方很瞭解你,所以會拿更適合你的條件來跟你與談。
     
  33. 《這樣思考,人生就會不一樣》,外山滋比古。這本書是個傳奇,原本默默無名地埋沒在所有的新進書堆裡,在經過不知多少的日子裡,被一位書店員工用POP海報寫著「一定不能錯過的好書」,結果啟動狂賣的漣漪,最後狂銷超過百萬冊,是當年唯二超過百萬的暢銷書,另一本則是村上村樹的「1Q84」。

    但這本書好嗎?觀念上還不錯,不過讀完了其實有點失望,可能裡面大部分的觀念我都有了,延伸的作法和作者也不盡相同。不過還是很認同作者寫的「你是滑翔機人還是飛機人」的觀念,兩者差在哪裡?差在滑翔機不能獨立飛翔。
     
  34. 《夠「駭」才能成為職場A咖》,Bill Jensen、Josh Klein。駭客原本是入侵電腦高手的代名詞,在這本書中成為一種新的工作哲學 - 不要再拘束所謂的工作體制,為了更好的方式、更有效率的作法,儘管打破所有的僵局,才能達到真正的成功。簡單來說,就是GTO。
     
  35. 《咖啡狂的筆記》,朴相姬。很可愛、而且咖啡知識相當充沛~不是一次能就夠完全吸收的咖啡書,每個咖啡器材和泡咖啡的分解動作都是很可愛的手繪風格喔!除此以外,作者泡咖啡的心態非常棒,不是什麼高貴的濃縮咖啡機或是牙買加藍山的豆子才能配出絕世咖啡,用針筒說不定也能泡出一樣棒的結果呢!另外看完書也很想自己來烘豆子看看,不論如何,偷窺過了《咖啡狂的筆記》更讓我一頭哉入更寬廣的咖啡世界~
    法式壺要磨粗顆粒
    一杯(120ml)咖啡的量大概是七克
     
  36. [正在看]《大腦、演化、人 - 是什麼關鍵,造就如此奇妙的人類》,Michael S Gazzaniga。
  37. [去年延續]地球人的英語力,褚士瑩。這本書說的「邏輯觀」打通我讀英文其中一條脈搏!
  38. [ 去年延續]1分鐘素描SKETCH!,山田雅夫。今年開始學素描,從最簡單的一分鐘素描開始學起~順利的話二個月可以畫完第一本,Gogogo~~我要學素描~
  39. [ 去年延續]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 in the night-time,mark haddon。英文小說,每天讀10頁,用新的閱讀方式來嘗試,希望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