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機皇 1Dx 、 D4 與機后 5D mk III 、 D800 差異化概念有志一同?

 C、N 機皇 1Dx 、 D4 與機后 5D mk III 、 D800 差異化概念有志一同?

上週五讓全片幅單眼相機玩家望穿秋水的 EOS 5D Mark III 終於登場,高興的是這次電子機能終於提昇,但是期待 5D Mark III 繼續維持平價全片幅的玩家恐怕就有些失望了,畢竟這次美金定價折合台幣已經超過 10 萬元大關,在機能升級的同時,價格也隨之提昇。

對照到這次 EOS 5D 與 1D X 以及 Nikon D800 與D4 的機后、機皇設計,發現兩家在機身的定位都有些相似之處:機皇的畫素相對較低、連拍高、且都以高 ISO 作為主要賣點,至於機后則是擁有極高的畫素、連拍不快,機身無垂直把手,並且更強調錄影應用。

筆者跳轉後以個人的觀點推測一下 Canon 、 Nikon 為何將產品進行如此差異化的原因。

C、N 機皇 1Dx 、 D4 與機后 5D mk III 、 D800 差異化概念有志一同?

從 Canon 的產品線來看,在 EOS 5D Mark II 的時代,旗下中高階產品有 7D 、 5D 、 1D Mark IV 、 1Ds Mark IV ;當時 7D 標榜在 APS-C 片幅下導入大量 1D 的電子系統,而 5D 則是旗下最便宜的全片幅機;不過就當時看, 7D 與 5D 價差不太明顯,而 1D Mark IV 的 APS-F APS-H (片幅 x1.3)對比 5D 又似乎少了些什麼。

過去會有 APS-F  APS-H 片幅,主要由於早期全片幅感光元件產品良率不佳,退而求其次減少感光元件面積,推出折衷的 APS-F  APS-H 片幅元件,藉此降低價格又能維持影像品質。而 EOS 1D X 的出現宣示 1D 與 1Ds 將合為一個單一產品線,以及 EOS 5D Mark II 的穩定表現,已經證實全片幅感光元件良率與成本都已經成熟,沒有必要再繼續經營 APS-F  APS-H 片幅了(畢竟 Canon 也沒推出過僅有 APS-F 可用的鏡頭)。

而 Nikon D700 的推出,同樣定位入門等級,雖然定價比 EOS 5D Mark II 還高,但是完整下放 D3 電子機能,並且維持金屬框體,扣除掉垂直把手與感光元件,幾乎與高階機無異,雖然錄影能力與 Nikon 先天鏡頭轉接能力限制(當然價格也是有差)讓 D700 不若 5D II 那麼風光,但用戶拿 D700 的電子機能(尤其對焦系統)對比 5D Mark II 的電子機能,也讓 Canon 背脊流了一大片冷汗。

C、N 機皇 1Dx 、 D4 與機后 5D mk III 、 D800 差異化概念有志一同?

5D 家族的定位原本就是希望打造一個平價化的全片幅機種,所以最先的考量就是如何降低價格,較差的快門連桿、簡化的電子系統以及塑鋼外觀等,就是平價的代價,甚至有人戲稱第一代的 5D 不過是放大一號的 EOS 300D 。

但 5D Mark III 為何會大幅提昇規格,除了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以外,還有讓 Canon 旗下產品有更顯著差異化的目的存在。由於 APS-F 片幅的 1D 系列正式被取消, 1D X 將近 20 萬的價格,與原本 5D 約莫七萬的價格中間,有相當大的空窗,加上有必要與 APS-C 機皇 7D 進行更顯著的差異化,於是準 1D 等級的 5D Mark III 也用高於 5D Mark II 、但低於過去 1D 的價格定位登場。

不過細看規格方面, D800 與 5D Mark II 對比 D4 與 1D X ,卻有前面提過的差異性,兩款較低價的全片幅並未完全繼承機皇的所有元素,甚至在某些規格比機皇更高。這就牽涉到這些廠商對於機皇與機后的使用定義的差異。

對於機皇等級的機身,防塵滴、內建垂直把手與高速連拍,幾乎是為了運動攝影以及惡劣環境攝影所需,所以感光元件的重點並不在於有多高的畫素(畢竟一般螢幕解析度也還無法 1:1 檢視),反而是在縮圖成這些照片的應用場合,像是報章雜誌、網路縮圖下堪用就好,反而高 ISO 可用度以及連拍能力顯得更重要。

雖然對某些人來說,如果能夠打閃燈,高 ISO 又有何重要性?不過就真實的拍攝環境下,例如重現演唱會的氛圍,或是在難以打閃燈的環境例如 PUB 內,能夠拉高 ISO 就變得很重要;另外像是運動攝影,如奧運、籃球、棒球,拉高 ISO 並高速連拍往往是這些攝影師的重要需求。

C、N 機皇 1Dx 、 D4 與機后 5D mk III 、 D800 差異化概念有志一同?

於是 1D X 以及 D4 不約而同使用畫素不到 20MP 的感光元件,但都擁有超過 10 fps 以上的連拍速度,並且不斷強調高 ISO 下的可用能力, Canon 釋出的縮圖樣張當中,也能看到提高到 ISO 102,400 的樣張,而這些照片的確在縮圖底下不至於顯得難看,並且快門速度也相當的驚人,等同提昇在惡劣環境下拍出的照片的可用度。

至於 5D Mark II 與 D800 則定位於準專業等級的玩家,以及以高畫質錄影為主的錄影團隊。這兩款相機的畫素都已經算相當驚人,但連拍速度僅約當下入門單眼等級的水準,從這些規格這兩款機器主打市場並非以高速連拍作為重點,而是以較為靜態等不消耗快門連桿作動需求的使用情境,例如風景、婚紗攝影、商業攝影以及錄影為主。

的確對於一般的使用者來說,機身的連拍能力雖非不重要,不過每秒能夠連續紀錄 4~6 張倒也不是那麼不堪,加上快門使用比起攝影記者也不會那麼頻繁,以高畫素與錄影最為機后的賣點,相較機皇的連拍與可靠性,考量到電子機能近乎類似、但價格卻明顯便宜許多,似乎能讓消費者釋懷一些。

不過如此一來,高規格又平價的全片幅機的夢想也似乎越來越遙遠了,當然也不是沒其他選擇,退求其次考慮 5D Mark II 以及 D700 也不無不可,只是畢竟是前代機種,而非全新的平價全片幅機,夢想幻滅的感覺似乎也不太舒服阿。

 

品名Canon EOS-1D XNikon D4Canon EOS-5D Mark IIINikon D800
形式35mm FF 可交換鏡頭機身35mm FF 可交換鏡頭機身35mm FF 可交換鏡頭機身35mm FF 可交換鏡頭機身
感光元件1,810 萬畫素 35mm FF CMOS 約 36mm x 24mm1,620 萬畫素 35mm FF CMOS 約 36mm x 23.9mm2,230 萬畫素 35mm FF CMOS 約 36mm x 24mm3,630 萬畫素 35mm FF CMOS 約 35.9 x 24mm
觀景窗視野率 100% ,放大倍率 0.76視野率 100% ,放大倍率 0.7視野率 100%,放大倍率  0.7視野率 100% ,放大倍率 0.7
ISO100~51,200 ,可擴充至 50~204,800100~12,800 ,可擴充至 50~204,800100~25,600,可擴充至 50~102,400100~6,400 ,可擴充至 50~25,600
對焦61 點測距點51 點測距點61 點測距51 點測距
快門最高 1/8000 秒最高 1/8000 秒最高 1/8000 秒最高 1/8000 秒
連拍12fps最高 11fps6fps4fps
錄影1920 x 1080p 30fps1920 x 1080p 30fps1920 x 1080p 30fps1920 x 1080p 30fps
儲存媒介雙 CFCF + XQDSDXC + CFSDHC + CF
LCD3.2 吋 104 萬畫素3.2 吋 92 萬畫素3.2 吋 104 萬畫素3.2 吋 92 萬畫素
外觀尺寸(單位: mm )158 x 163.6 x 82.7160 x 156.5 x 90.5152 x 116.4 x76.4146 x 123 x 81.5
重量空機 1340 克,含記憶卡、電池 1530 克空機 1180 克,含記憶卡、電池 1340 克空機 860 克,含記憶卡、電池 950 克空機 900 克,含記憶卡、電池 1000 克
電池續航力CIPA 約 860 張未公佈CIPA 約 850 張未公佈
售價6,800 美金189,000 台幣3,500 美金94,900 台幣(標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