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gram的下一步:堅持用戶體驗,探索商業價值

身為一個智慧型手機的用戶,每天看到美好的風景便隨手拍拍照,想來也是極其合理的。每當我掏出褲袋中的手機來拍照,總會想順便跟親朋好友們分享,於是就會打開攝影App來處理照片,然後再把照片傳到Facebook或Twitter等社交平台上。希望藉此可以和親友們分享當下的感動,也增進生活的情趣。

雖然坊間的攝影拍照App早已多如過江之鯽,這個擁擠的市場也已然是血流成河的紅海,但時常仍有新進的開發者殺進來,企圖分一杯羹。我們臺灣有香蕉相機Pixme等優秀作品,中國也有美圖秀秀和Camera360等千萬用戶級別的大作,但如果要提到目前市場上最受矚目的王者,那自然非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莫屬了。

熟悉Instagram崛起故事的朋友也許知道,喜愛攝影的創辦人凱文.希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其實一開始並非鎖定行動攝影社群,而是有那麼一點兒誤打誤撞的味道。

但從2010年10月正式上線開始,Instagram這個攝影App就很順利的積累大量粉絲。根據統計,他們只花了一年又七個月的時間就獲得5000萬個用戶,成為App圈中一股不可忽視的新勢力。

Instagram在iOS平台的空前成功,讓他們不但迅速募得幾輪的資金,也引來Facebook、Twitter等網路巨頭的青睞。最後的發展大家都知道了,去年4月, 佐克伯以總價達10億美元的Facebook股票和部分現金下聘,順利將Instagram納入麾下。

在Facebook的助威之下,Instagram很快就推出了Android版,並以勢如破竹的姿態挺進全球行動市場。以用戶人數來看,Instagram被收購之後成長速度更為迅猛,今年2月時突破1億大關,9月更達到1.5億,突破2億指日可待。在社交領域,他們即將要追趕過Twitter,也成為Facebook佈局行動領域的最大助力。

雖然Instagram有這麼大的用戶規模,背後又有社交龍頭Facebook撐腰,但談到營收卻還是付之闕如,幾乎留下一片空白。當然,這也和Instragram創辦人凱文.希斯特羅姆的堅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這位曾經在Google公司任職達兩年的創業家,顯然身上也有矽谷前輩相似的基因,都對改造產品與提升使用體驗充滿濃濃的興致,因此從創業伊始便只想著把Instagram這款產品做好。

凱文不希望花花綠綠的網路廣告影響了使用體驗,所以堅持不讓琳瑯滿目的廣告進駐。不過,Facebook表面上雖說不干涉Instragram的發展,但這個股票上市公司終究還是有營收的壓力。

今年3月,原本在Facebook任職的艾蜜麗.懷特(Emily White),轉赴Instagram工作,擔任商務營運總監一職。說穿了,她的使命就是要協助Instagram找到賺錢的門路,早日從客戶口袋中淘金。

凱文也曾公開讚揚這位女總監,「我很慶幸可以延攬艾蜜麗到Instagram的團隊中,在我們繼續為超過1億名活躍用戶提供服務的時候,她在商業營運的豐富經驗將可派上用場!」

艾蜜麗就職之後,曾多次把創辦人凱文關在會議室裡。兩人整天閉關開會,絞盡腦汁想出各種獲利的可能。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Instagram很有可能從明年開始銷售廣告,而這應該是當前最直接的賺錢方法了。

根據網路評論家的臆測,Instagram除了會刊登傳統的顯示型廣告之外,也可能會結合探索(Discover)與搜尋(Search)的功能,讓消費者可以找到喜歡的廣告。或是透過圖像視覺的力量,把人潮導引到電子商務網站,藉此進行導購,並可與商家進行利潤拆分。

一如Pinterest可以從喜愛美好事物的人群中淘洗出商業價值,Instagram自然也能夠比照辦理,從一張又一張美麗的風景、人物或商品照片之中, 找到獲利的管道。特別是一些生活用品或快速消費品,如果相中Instagram的年輕族群,就會考慮投放廣告以施展品牌效應,這也是Facebook與 Instagram團隊最想看到的事情。

不過,就像很多人對網路廣告反感一樣,Instagram自然也得拿捏廣告投放的分寸,以免破壞了原本產品的質感,以及使用者的忠誠度。更何況Facebook的名聲並不算太好,許多使用者對Facebook塗鴉牆上頭的各種廣告大為不滿,也很害怕Instagram未來也會變成這樣。

其實不只是廣告帶來的干擾問題,之前Instagram團隊也曾因為使用協議和隱私權規範的事情,讓許多人大為不滿。如果這回只光顧著賺錢,卻不注重使用體驗的話,來自用戶的反撲力量,很可能會讓馬克和凱文都輾轉難眠了。

Instagram 目前持續專注行動攝影社群的發展,今年6月推出影片分享功能之後,不但得以和Twitter旗下的Vine錄影App分庭抗禮,也有助於再次拉抬使用人數,同時也吸引星巴克、三星電子等各大品牌的進駐。許多影視名人如Lady Gaga也相當喜愛Instagram,無形中也協助傳遞口碑行銷。

Instagram的下一步:堅持用戶體驗,探索商業價值
Instagram成功也吸引大品牌星巴克進駐

未來,Instagram也可能仿效LINE與Pinterest的作法,針對品牌商或大企業推出企業帳號,並提供更為進階的網路服務。而這些加值服務的背後,自然也會有脈絡更為清晰的商業邏輯。

Instagram成立至今,不過短短三年。一路走來,凱文始終看好社交網路的發展,他曾指出:「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很可能會看到社交網路在不同媒體上集中朝垂直分眾的方向發展。像是音樂、文字或照片等特定媒介,都有許多的揮灑空間。」

一如大家在社交網站上,很多人看到文字訊息會想起Twitter,而聽到照片就會聯想到Instagram,這自然是這些廠商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

創業這件事,誠然需要天時、地利與人和。曾有國外媒體戲謔的評論,Instagram只是「在對的時間推出了對的產品」,但你我都知悉,企業的恆久發展不可能只仰賴運氣。創辦人凱文自然也明瞭視覺(照片、錄影)結合社交網路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現在只是剛剛起步而已。

從創業投資的角度來看,Instagram或可稱為成功典範了。但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年代,即使是身價上千億的Facebook或Google,也得謹慎面對未來的任何變遷,是以對Instagram來說,它的下一步更需要踩得踏實。不管是探索商業價值,或是更積極投入產品的開發,甚至是挖掘人們對生活美學的興趣、喜好,都需要有一套縝密的計畫。不只是關注商業模式的應用與落實,更要看創辦人凱文如何率領團隊打造與經營行動攝影的生態系,並做為Facebook強而有力的後援。

☆ 本文轉載自:北美智權報 第92期,作者是鄭緯筌。

☆ 特色圖片來源:Instagram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