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M 的絕地大反攻

RIM 的絕地大反攻

位於美國的Apple以及位於加拿大的RIM,這兩間公司有著令人驚異的相似度:兩家公司都是少數自行為手機產品研發軟體的公司。

Apple,作為一個個人電腦的先鋒,看到了在智慧手機市場擴張的機會;而RIM,作為智慧手機的先鋒,在行動運算市場中看到了擴張的機會。兩家公司的產品都受到與電信業者合作的限制:RIM延後 AT&T Bridge,而Apple也因為iPhone行動分享的功能與AT&T槓上。

Apple設計產品的對象是與企業相關的消費者,而RIM產品的對象卻是與消費者相關的企業,在平板電腦的市場中:Apple堅定的否決7吋顯示尺寸 ,但RIM擁護這個大小並推出PlayBook這個產品。為了不讓使用的CIO們擔心有資料洩漏的危險,這台平板電腦甚至拿掉電子郵件以及行事曆功能,即使降低對一般消費者的吸引力也在所不惜。

Steve Ballmer站上了在Orlando舉辦的BlackBerry World 舞台,那個景象就如同電影《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中描述Bill Gates出現在1997 Macworld Expo上,宣布Internet Explorer贏得作為Mac出貨的瀏覽器的勝利一樣;十四年後事過境遷,Google取代了Netscape成為微軟的主要競爭對手,而此時BlackBerry採用Bing就像是微軟的新戰利品。

類似的情景還不只如此: RIM因為錯誤的決策以及市佔率下滑,現在正面對著財務的危機;時光倒回從前,Apple也曾經面對相同的困境。同樣狀況下,這時微軟CEO的出現就好像打了一劑強心針,如果Apple可以由Steve Jobs所謂的「瀕死」"near-death experience"邊緣起死回生,那麼RIM也能救得回來嗎?這對RIM來說只是路上的一陣顛簸,還是會演變成像Nokia 最近急轉直下的的斷尾求生?

比起北方的微軟,Apple近期的表現可圈可點,時機也抓得恰到好處:Apple總是能在正確的時間,等到產業相關的零組件都已到位,將所有的硬體用一個迷人的使用者介面整合起來,讓普羅大眾能廣泛的接受,獲致極大的成功。就像是以一支「大貓」命名的麥金塔作業系統leopard一樣,Apple這個產品在完美的時間點震撼了業界。

RIM 的絕地大反攻

在此同時,RIM,卻因為錯估了iPhone的成長以及Android大軍的競爭,公司的發展停滯不前。儘管如此,我們似乎可以看到這間公司的曙光:最近RIM出手併購了QNX以及TAT,前者可以造就了BlackBerry Tablet OS,後者在RIM有口皆碑的使用介面中加入了富有想像力以及創造力的元素。我們在PlayBook裡的scrapbooking app找到了這兩個生力軍著墨的痕跡(跳轉之後觀看video簡介);即使是常常被忽略的「計算機」,也被打點得像是實用的紙帶計算機一樣可以看到計算的歷史,也可以體會好像真的把紙帶撕下的快感。這些細節忍不住讓人叫好,RIM,就像Apple一樣,掌握著使用者介面的這個神兵利器,得以與其他競爭者區隔而有一線生機。另一方面,Nokia全面採用Windows Phone 7,比較起來好像是自斷經脈的險招。

面對這些挑戰的關鍵點,在於與時間賽跑。RIM已經站在策略上有利的位置,也透過購併取得這兩樣神兵利器,關鍵就在於趕在競爭者前把發揮購併的效益,繼續強化原本BlackBerry手機上成功的核心應用程式,並與協力軟體開發商站在同一陣線上,為這個雙核的平台電腦平台爭取更大的競爭優勢。

Ross Rubin (@rossrubin) The NPD Group的消費電子產業分析執行總監,本文論述為其個人意見。

譯註:商業界的起起落落,就像文中所敘述Apple的今昔一樣,總是滄海桑田,面對Apple這次重新崛起,國內第一波回應的是宏碁的「第三次再造」,相關的故事在2011年四月十一日出刊的《商業周刊》1220有深入的報導。翻譯這篇刊登於主站的文章,用意在於希望Apple的過去式與RIM的現在進行式,可以為正在進行中的平板電腦大戰作為借鏡:複製Apple或許不可行,但RIM的策略卻有參考的價值。